孩子在成長的時候就會關注物體的形態,
那麼他們會出現什麼樣的情緒和舉動呢?
當孩子關注于物體的體積和形狀,
就開始出現了有關物體形式的審美。
當他們愛上一個物體,
就連它的形狀也一起愛護起來,
發現一個完整的形狀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感到愉悅和受到鼓舞。
如果有人破壞了物體的形式,
或達不到他們對事物形式的要求,
他會不依不饒地發脾氣、哭鬧。
只有這樣兒童才能發現完整與殘缺,
建構起自己內在的對於美的需求。
包包早上要吃餅,
媽媽給他買了一個圓形的烤餅。
包包得意地拿著那個餅看來看去,
Advertisiment
臨進幼稚園的時候,
媽媽說:“你一個人吃不了一個餅,
媽媽吃一塊。
”說著媽媽便從餅上掰下來一塊。
包包立刻將手中的餅砸到地上,
躺在地上大哭。
媽媽是接受過培訓的,
知道自己做了錯事,
趕快跑到對面的餅攤上重買了一個,
遞給包包。
包包臉上掛著眼淚,
兩隻手鄭重地拿著餅,
遞到媽媽嘴邊,
說:“媽媽咬一口。
”媽媽從餅邊咬了一口。
包包舉著餅微笑著對媽媽說:“看!月亮。
”原來包包不是不願意和媽媽分享餅,
而是因為媽媽破壞了餅的完美形狀而感到痛苦。
他要拿著這個圓形的餅從邊上一口一口地將餅子吃完,
這樣在他的心目中,
這個圓形就被完整地吃到了肚子裡。
發現孩子的敏感期
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小文章:要加強對獨生子女孝敬父母的教育,
Advertisiment
由於人們對獨生子女照顧太周到了,
兒女變得不懂得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
寫這篇文章的理由是:記者看到一位元家長在炎熱的週末帶著他三歲多的女兒到外面玩,
一上午玩得很盡興,
可是回家時錢花完了。
在車站等車時,
媽媽發現包裡還有一根完整的黃瓜,
便把黃瓜拿出來遞給女兒,
但媽媽也口渴難忍,
這個時候咬一口黃瓜是很令人嚮往的事情,
就從女兒的黃瓜上掰下來一小塊,
說:“給媽媽吃一點。
”不想女兒卻大哭不止,
等車的人們都看著這一對母女,
媽媽覺得非常委屈,
自己一上午陪著孩子,
又累又渴,
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了孩子,
剩了最後的一根黃瓜,
Advertisiment
孩子都不讓媽媽吃一點。
如果這樣想,
的確會讓所有的母親都傷心。
但如果懂得了孩子,
就會換一種方式去理解。
在炎熱的夏天,
包裡掏出來的最後一根小黃瓜,
該是多麼珍貴,
多麼可愛,
孩子一定很珍惜它,
所以才不願意把它一掰兩段。
也許孩子希望媽媽從一頭咬一口,
自己再一口一口地這樣吃,
就能保持黃瓜的完整和美好。
發現孩子正處於完美敏感期時,
家長要注意不破壞孩子對完美的需求。
如果不小心破壞了,
再盡力幫孩子恢復。
完美是人類美好的需求,
保護了這一需求,
也就是保護了人類提升自己的需求。
小編總結:敏感期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時候,
他們從能夠關注物體形態的時候,
就產生了審美觀,
Advertisiment
他們不願破壞物體的美好,
要完整的,
所以家長要注意不破壞對完美的需求。
(兼職編輯:梁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