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 一歲以下的嬰兒發病率尤高。 除了先天因素(如早產、雙胎、大體重、先天畸形等)外, 絕大部分營養不良是因後天的餵養有問題, 尤其是輔食添加不合理所致。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過早
剛離開母體的嬰兒, 消化器官很嬌嫩, 消化腺不發達, 分泌功能差, 許多消化酶尚未形成, 此時還不具備消化輔食的功能。 如果過早添加輔食, 會增加嬰兒消化功能的負擔, 消化不了的輔食不是滯留在腹中“發酵”, 造成腹脹、便秘、厭食, 就是增加腸蠕動, 使大便量和次數增加, 最後導致腹瀉。
Advertisiment
過晚
有些家長怕孩子消化不了, 對添加輔食過於謹慎。 孩子早已過了四個月, 還只是吃母乳或牛奶、奶粉。 殊不知孩子已長大、對營養、能量的需要增加了, 光吃母乳或牛奶、奶粉已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 應合理添加輔食了。 同時, 孩子的消化器官已逐漸健全, 味覺器官也發育了, 已具備添加輔食的條件。 另外, 此時孩子從母體中獲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耗殆盡, 而自身的抵抗力正需要通過增加營養來產生, 此時若不及時添加輔食, 孩子不僅生長發育會受到影響, 還會因缺乏抵抗力而導致疾病。 因此, 對出生四個月以後的孩子要開始適當添加輔食。
過濫
孩子雖能添加輔食了,
Advertisiment
過細
有些父母過於謹慎, 給孩子吃的自製輔食或市售的嬰兒營養食品都很精細, 使孩子的咀嚼功能得不到應有的訓練, 不利於其牙齒的萌出和萌出後牙齒的排列:食物未經咀嚼也不會產生味覺, 既勾不起孩子的食欲, 也不利於味覺的發育, 面頰發育同樣受影響。 這樣, 孩子只能吃粥和麵條, 不會吃飯菜, 製作稍有疏忽, 就會噁心嘔吐, 於是乾脆不吃或者吃了也要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