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洗寶寶小耳朵的詳細步驟

給寶寶洗耳朵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寶寶總是亂動, 加上媽咪對寶寶耳朵內部的結構不是很清楚, 如果力道過重或是稍不注意就容易對寶寶的耳朵造成損傷, 影響寶寶的聽力。 但是如果媽咪不能及時給寶寶的耳朵進行清理, 是很容易讓一些細菌進入到寶寶的耳道內, 引起感染的。 那麼怎樣才能正確的給寶寶洗耳朵呢?

清洗寶寶小耳朵的步驟

1.先在一個小皂盒裡, 把嬰兒皂搓出泡沫來。

2.先洗寶寶的耳後和耳廓部位。 讓小寶寶躺臥在大床上, 媽媽跪坐在寶寶頭的一旁, 或讓寶寶躺在嬰兒床裡,

Advertisiment
媽媽坐在嬰兒床的一邊。

3.媽媽把一隻手掌輕輕地放在寶寶的一側臉頰上, 使寶寶的臉朝向一邊。

4.媽媽另一隻手的手指蘸取一點皂液, 用手指像按摩一樣輕輕地揉搓耳後和耳廓部位, 把污垢充分揉開。

5.再用已準備好的擰乾紗布擦拭, 直到擦乾淨為止。

6.耳朵入口處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條輕輕擦拭。

7.清洗時要小心, 千萬別讓水灌進寶寶的外耳道, 以免中耳發炎。

專家提醒:在寶寶的耳朵內常可見到耳垢, 但不需特別清理, 因為它們會隨著吃奶、說話等活動自然出來。

五種方法幫你保護寶寶小耳朵

1.餵奶時, 最好讓寶寶採取半坐位

在討論餵奶姿勢之前, 先讓我們瞭解一下小耳朵裡面的秘密:寶寶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

Advertisiment
其中中耳為一相對密封的氣腔, 在前壁有一個小管與鼻咽部相連, 叫作咽鼓管。

平時, 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圍組織擠壓而呈密閉狀態, 但是當寶寶吞咽、咀嚼、打噴嚏或哭鬧時, 為了維持中耳內外氣壓的平衡, 咽鼓管便作瞬間開放。 由於小寶寶的耳部尚未發育完善, 咽鼓管還比較短, 而且位置低而平直, 如果你橫抱著寶寶餵奶、讓他平躺著吃奶、奶瓶口開得過大、奶瓶豎得過直等等, 都容易造成寶寶嗆奶, 使乳汁沿著咽鼓管流入中耳, 誘發中耳炎。

正確的餵奶姿勢是:如果是坐著餵奶, 應將寶寶斜抱在懷中, 讓寶寶呈半坐位, 寶寶上半身靠著的那一條腿可以用小凳子墊高些;如果是側躺著餵奶, 媽媽要用手臂將寶寶的上身和頭部支起,

Advertisiment
以取得一個最適宜的角度。

2.給寶寶清理耳垢需要去醫院

前面我們說道, 如果耳垢比較少的話, 不需要清理。 但是, 如果耳垢已經比較多了, 形成了團狀, 像個塞子一樣塞在耳朵裡面, 就需要帶寶寶到醫院, 請醫生幫助清理。

但是,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為這點兒小事跑醫院很麻煩, 於是就自己給寶寶弄起來了。 實際上, 這種做法很危險。 一是因為一般家庭中都沒有耳燈, 父母往往只能是跟著感覺走, 這樣很容易造成局部損傷;二是因為很多寶寶還沒學會合作, 可能會亂動;三是一旦在挖耳的過程中, 不小心有外力撞擊, 比如旁人經過不小心碰了媽媽的手等等, 有可能會捅破鼓膜。

而醫生可以通過耳燈或者反光耳鏡直接觀察耳道內部的情況,

Advertisiment
耳垢較多時, 可直接用棉簽或醫用鑷子取出。 當耳垢已經形成耳垢石很難取出時, 醫生還可以選用滴耳液軟化耳垢。 軟化的耳垢會從外耳道排出, 也很容易清理。

3.呼吸道感染後, 詢問寶寶是否有耳部不適

當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時, 致病菌非常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到中耳, 引起中耳炎。 不過, 這種急性中耳炎一般是在感冒以後7~10天才會發作, 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忽視。 在寶寶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已經消失後, 父母還需要關注寶寶是否表現出中耳炎的症狀。 另外, 積極預防感冒或者盡可能縮短感冒週期是避免兒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4.寶寶患了感冒、中耳炎時, 不要坐飛機

Advertisiment

在孩子身體狀態很好的情況下, 乘坐飛機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 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過程中, 可以讓孩子通過吃奶或者吸吮安撫奶嘴等方法來減輕耳部的壓迫感。 但是在寶寶患有感冒和中耳炎的時候, 最好不要坐飛機。 因為這時候咽鼓管處於一種水腫的狀態, 會加重對耳部的壓迫。

5.不要讓寶寶長時間戴耳機

有些父母感覺MP3很時尚, 於是也想讓小寶寶“享受”一下。 但是, 因為寶寶的年齡比較小, 他們可能控制不好音量。 如果音量很大的話, 對於寶寶的聽力是有損害的。 另外, 耳機的耳塞直接被塞到耳朵裡面, 聲音直接刺激鼓膜, 然後通過鼓膜來傳導, 時間長了, 鼓膜很容易疲勞, 也容易造成聽力下降。 所以, 在讓寶寶聽音樂、聽故事的時候, 最好還是採用外放的方式,而且音量不要過大。

寶寶小耳朵不能隨便掏

1.或可導致聽力下降

媽咪們愛乾淨是常有的事,寶貝身上到處都要乾乾淨淨的,就連小傢伙們的小耳朵也不放過。經常見到有些媽咪拿著棉棒或是耳勺給孩子掏耳朵。有關兒童健康專家就提醒媽咪們,給孩子掏耳朵隨時都有可能掏出聽力下降來。因為孩子的耳朵很脆弱,聽力正處在發育之中,如果不小心碰到聽小骨或是耳膜,都有可能導致孩子聽力下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建議家長不要隨意給孩子去掏耳朵,孩子耳道內有一點小灰塵和物質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去掏,怕掏出問題來。

2.或引起孩子中耳炎

給孩子掏耳朵,分分鐘都有可能導致孩子中耳炎,尤其是有些媽咪們在給孩子掏耳朵前還要給孩子用水洗一洗耳朵,在有水進入耳朵的情況之下再用物體掏一掏,孩子的耳道被細菌感染引起中耳炎的機率是非常之大的。孩子患上了中耳炎痛苦不堪,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後悔都來不及。有些家長總是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患上這麼奇怪的病情,卻不知道是自己不懂得照顧和護理的原因。

3.外耳道感染的問題

父母給孩子掏耳朵可能一次兩次都沒有問題,但誰能擔保第三次,第四次沒有問題呢!有些孩子出現外耳道感染問題就是因為父母經常給孩子掏耳朵的原因所致,長時間掏導致孩子的耳道風險增加,也就容易出現感染,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最好是不要給孩子掏耳朵,對孩子的聽力不好。

4.掏耳朵的注意事項

如果孩子的耳朵進水了,家長可以採用用紙巾吸水的方式,也就是將紙巾撕成條,放在孩子的耳道內慢慢將水吸出。而不是用棉棒在裡面掏,水掏不出來,孩子的耳道還可能受損。如果孩子說不舒服一定要掏,父母一定要小心翼翼,只可在表面看到見地方輕輕掏,不可以進入到耳道裡面。如果孩子的耳中有異物,需要及時到五官科進行檢查求助,而不是自己去掏,越掏越深到時就麻煩大了。

最好還是採用外放的方式,而且音量不要過大。

寶寶小耳朵不能隨便掏

1.或可導致聽力下降

媽咪們愛乾淨是常有的事,寶貝身上到處都要乾乾淨淨的,就連小傢伙們的小耳朵也不放過。經常見到有些媽咪拿著棉棒或是耳勺給孩子掏耳朵。有關兒童健康專家就提醒媽咪們,給孩子掏耳朵隨時都有可能掏出聽力下降來。因為孩子的耳朵很脆弱,聽力正處在發育之中,如果不小心碰到聽小骨或是耳膜,都有可能導致孩子聽力下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建議家長不要隨意給孩子去掏耳朵,孩子耳道內有一點小灰塵和物質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去掏,怕掏出問題來。

2.或引起孩子中耳炎

給孩子掏耳朵,分分鐘都有可能導致孩子中耳炎,尤其是有些媽咪們在給孩子掏耳朵前還要給孩子用水洗一洗耳朵,在有水進入耳朵的情況之下再用物體掏一掏,孩子的耳道被細菌感染引起中耳炎的機率是非常之大的。孩子患上了中耳炎痛苦不堪,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後悔都來不及。有些家長總是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患上這麼奇怪的病情,卻不知道是自己不懂得照顧和護理的原因。

3.外耳道感染的問題

父母給孩子掏耳朵可能一次兩次都沒有問題,但誰能擔保第三次,第四次沒有問題呢!有些孩子出現外耳道感染問題就是因為父母經常給孩子掏耳朵的原因所致,長時間掏導致孩子的耳道風險增加,也就容易出現感染,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最好是不要給孩子掏耳朵,對孩子的聽力不好。

4.掏耳朵的注意事項

如果孩子的耳朵進水了,家長可以採用用紙巾吸水的方式,也就是將紙巾撕成條,放在孩子的耳道內慢慢將水吸出。而不是用棉棒在裡面掏,水掏不出來,孩子的耳道還可能受損。如果孩子說不舒服一定要掏,父母一定要小心翼翼,只可在表面看到見地方輕輕掏,不可以進入到耳道裡面。如果孩子的耳中有異物,需要及時到五官科進行檢查求助,而不是自己去掏,越掏越深到時就麻煩大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