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減少選擇題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 在現代的教學和考試中廣泛使用的選擇題, 如果用在家庭談話中, 只會增加孩子的被動性, 打擊他們的自信和能力。

在家庭中有時會發生這樣的場面:孩子有時搭拉著腦袋從學校回來, 家長可能回問:“怎麼了?老師又批評你了?考試沒考好?...”等等, 似乎家長已經一眼看穿了孩子行動背後的原因, 他們不用費時間、磨洋工了, 只需從家長給出的選擇中挑一個就行。

無論家長給出的選擇範圍的對和錯, 這種選擇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打擊, 因為孩子從父母的這種說法中體會到,

Advertisiment
家長關心的不是孩子本人, 而是家長自己對 孩子的看法, 孩子感覺到家長需要的只是對家長意見的某一方面(某一選擇項)的肯定。 且不說這些選擇中透露出來的父母的態度。 如果家長給出的選擇是消極的, 那麼孩子就知道家長對自己不抱希望;如果家長給出的選擇是積極的, 那麼孩子可能覺得家長對自己期望過高而產生壓力。

上面的例子可能過於極端, 但我們經常會聽到家長這樣問孩子“你今天過得高興嗎?你喜歡這個洋娃娃嗎?你覺得那個東西有趣嗎?”等等, 這些問題都是些 封閉式的選擇題, 答案就是“是”、“不是”, 或者“我不知道。 ”上面的問題作為一種日常的寒暄可能是個好問題, 但是家長如果真是想通過上述問題來瞭解孩子 的真實想法,

Advertisiment
往往就不能達到目的。

家庭溝通的研究者們建議, 如果家長真的是想瞭解孩子, 並且也準備花時間這麼做, 那麼應該用開放式問題來代替選擇題, 家長可以問“今天你覺得什麼最有 趣?”、“今天你學到了什麼?”而不是“你今天覺得有趣嗎?”、“今天你學到東西了嗎”。 這種開放式的問題給孩子留下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會得到孩子的真 實反應。 研究者們發現, 如果在孩子四歲時, 每天花上7分鐘時間, 或者每週總共花一個小時時間問孩子一些開放式的問題, 激發孩子的真實反應, 那麼在這些孩子 5歲時, 他們的平均智商會提高8個點。 這些孩子在上學後, 他們比那些沒有這樣做的孩子更自信, 更有自理能力,

Advertisiment
也更能有效地對老師做出應答。 同時, 這些孩子 跟那些對自己有重要價值的成人, 如父母、老師的關係更親密、更互相信任。 很明顯, 對話, 而不是選擇, 對孩子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