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中有時會發生這樣的場面:孩子有時搭拉著腦袋從學校回來, 家長可能回問:“怎麼了?老師又批評你了?考試沒考好?...”等等, 似乎家長已經一眼看穿了孩子行動背後的原因, 他們不用費時間、磨洋工了, 只需從家長給出的選擇中挑一個就行。
無論家長給出的選擇範圍的對和錯, 這種選擇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打擊, 因為孩子從父母的這種說法中體會到,
Advertisiment
上面的例子可能過於極端, 但我們經常會聽到家長這樣問孩子“你今天過得高興嗎?你喜歡這個洋娃娃嗎?你覺得那個東西有趣嗎?”等等, 這些問題都是些 封閉式的選擇題, 答案就是“是”、“不是”, 或者“我不知道。 ”上面的問題作為一種日常的寒暄可能是個好問題, 但是家長如果真是想通過上述問題來瞭解孩子 的真實想法,
Advertisiment
家庭溝通的研究者們建議, 如果家長真的是想瞭解孩子, 並且也準備花時間這麼做, 那麼應該用開放式問題來代替選擇題, 家長可以問“今天你覺得什麼最有 趣?”、“今天你學到了什麼?”而不是“你今天覺得有趣嗎?”、“今天你學到東西了嗎”。 這種開放式的問題給孩子留下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會得到孩子的真 實反應。 研究者們發現, 如果在孩子四歲時, 每天花上7分鐘時間, 或者每週總共花一個小時時間問孩子一些開放式的問題, 激發孩子的真實反應, 那麼在這些孩子 5歲時, 他們的平均智商會提高8個點。 這些孩子在上學後, 他們比那些沒有這樣做的孩子更自信, 更有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