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在走過十個月辛苦懷胎的日子后, 最盼望的當然是迎接寶寶的哇哇墜地。 但面對分娩除了興奮的期待外, 多少會對即將經歷的分娩痛苦產出恐懼感。 尤其是, 在經歷漫長的產痛后, 卻被醫師診斷為難產, 需立即進行剖腹產時, 就更需面對另一種疼痛。 其實在孕期稍加注意, 適當保健就可降低難產風險。
什么是難產?
某綜合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文藝指出,
難產是泛指在分娩過程中出現某些情況,
導致嬰兒本身產生問題,
或因母親骨盤腔狹窄、子宮或陰☆禁☆道結構異常、子宮收縮無力或異常所導致。
Advertisiment
分娩的過程
分娩主要分三個過程:
一、是從陣痛開始至子宮頸全開,
平均為十二小時以下,
若初產婦超過二十小時、經產 婦超過十四小時都算是過長。
二、是由子宮頸全開至胎兒出生,
平均為兩小時。
三、是寶寶出生至胎盤娩出,
一般為五至三十分鐘。
在這三個階段中,
任何一個階段不順利導致生產時間過長,
都可稱為難產。
常見的難產問題
難產的原因和胎兒、產道和子宮收縮三者的互動息息相關。
吳文藝醫師說,
胎兒本身造成的問題是難產的主要原因,
最常見的情形是嬰兒的頭部太大,
Advertisiment
其它少數嬰兒難產原因包括腦積水、胎兒長腫瘤、連體嬰、巨嬰及胎位不正如:臀部向下、前額向下、后枕位、橫位等錯誤姿勢, 也會導致分娩困難。 不過, 由于科技醫學的昌明, 超音波的使用已普級化, 胎位不正的問題都能在產前精確的掌握, 而大幅降低了難產的發生率。
于西海醫師也強調, 胎兒的平均體重為3300~3400公克, 太大的胎兒易造成產道的破裂及增加難產的機會。 因此, 準媽媽千萬不要以“提供胎兒營養”為理由而對飲食毫無節制。 懷孕期間, 孕婦的體重增加宜控制在10~14公斤的合理范圍內。 正常的生產胎位應為頭位,
Advertisiment
孕期適當鍛煉可減低難產風險
若不幸真的遭過難產的準媽媽,
應該要有正確的認知,
務必了解每一次難產都是個案,
并不代表曾經難產即會再度難產。
其次,
定期產檢有助于降低或消弭難產的情形,
是最有效且最積極的作法。
而家人如孕婦的丈夫、公婆或爸媽等,
也應當負起協助的責任,
與醫師幫忙曾經有難產經驗的婦女重建自信心。
在孕期,
適當規律的運動可降低難產風險,
因此,
孕媽媽應給自己安排適當的運動。
此外,
歷經過難產痛苦的婦女,
可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平撫身心,
再以一個健康及平和的心態來面對懷孕、生產這自然且寶貴的人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