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溝通障礙!讓孩子不再愛爹媽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障礙會影響孩子與父母的感情,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障礙, 希望各位父母注意一下。

1、命令、指示、支配:
許多父母為了快速實現對孩子的管教預期, 常以父母的權威去命令孩子行動。 “我要你吃你就吃!不要講條件”、“不許玩遊戲”, 孩子雖然暫時屈服于父母的威權之下, 但是也關閉了溝通之門。 常常看到許多父母因孩子很聽自己的話而沾沾自喜, 父母說一孩子不敢說二, 卻不知道孩子很可能已悄悄為自己開闢了一條暗道, 躲避父母的威權, 乃至於誤入歧途, 這是值得很多父母警惕的。
Advertisiment

造成的後果:
① 傷害孩子自尊, 造成孩子自我否定, 沒有安全感。
② 孩子做的事都是根據父母命令, 孩子沒有責任感。
③ 造成孩子逆反。
2、警告、威脅:
“你不聽話的話, 給我試試看。 ”“再哭我打你。 ”這是警告、威脅的語氣。 以這種強勢的手段來管教孩子, 就和上一種方式一樣, 短期或表面上雖然可以看到孩子的服從, 卻會逐漸失去孩子的心。

造成的後果:
① 孩子失去安全感, 膽小、孤僻、沒有主見
② 威脅會使孩子學會說謊。
③ 孩子變得順從、自信心不足。
3、批評、斥責、貼標籤:
“你怎麼動作那麼慢!”“看看你這樣子, 全身都讓我看不順眼!”“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造成的後果:
① 給孩子負向的心理暗示, 久而久之, 孩子自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
② 排斥父母,
Advertisiment
心理上遠離父母。
 
4、譏諷、挖苦、羞辱:
“廢物, 沒用的東西”“我就知道你天生就是笨腦袋, 不是讀書的料。 ”或“你真笨”
造成的後果:
① 孩子失去自我價值感和安全感。
② 孩子會有嚴重自卑感。
③ 孩子會有反擊和對抗的情緒。
5、調查、盤問、審問:
“你是不是在學校做了什麼壞事?為什麼這麼晚才放學?”“你出去幹嘛?和誰在一起?”“為什麼要這麼做?”

造成的後果:
① 孩子因擔心被批評而學會隱瞞。
② 孩子會焦慮而失去安全感。
③ 孩子在琢磨父母話的意思, 學會說謊。
6、訓誡、說教、矛盾:
“當一個學生就是要上學, 你不知道嗎?”“你不應該這樣做”“那個小朋友多好, 你要向他學習”。 還有些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自身態度很矛盾:買電動玩具給孩子, 然而如果孩子玩卻又罵他。
Advertisiment

造成的後果:
① 讓孩子無所適從。
② 讓孩子產生過大壓力。
③ 導致孩子退縮疏遠或反抗。

7、建議、答案:
“兒子, 我建議你告訴老師。 ”“你應該……”直接為孩子提供解決方案。
造成的後果:
① 暗示孩子自己沒有能力處理。
② 是孩子產生依賴心理, 失去主動思考能力。
③ 有的孩子會逆反, 你要我這麼做我偏不這麼做。
8、爭論、說服:
“我不同意你的這個想法, 因為……”“老師說, 你應該….”“某某某曾說過…”親子各執己見, 相互辯論。
baby/20111022/1319298722_82897.png" />
造成的後果:
① 造成對抗的情緒, 孩子反不聽父母話。
② 孩子覺得得不到父母認同, 失去自信。
9、分析、診斷:
“一定是你犯錯誤了, 老師才罰你”“你做不完, 是因為你不會”“張老師不喜歡你。 ”刻意給孩子的行為下定義、分析原因、做歸類。
造成的後果:
① 孩子會有挫折感
② 孩子因為擔心而不願意溝通。
Advertisiment


10、退縮、逃避、轉移
“不要去想這件事了, 說點開心的事吧。 ”“別氣了, 我們出去玩吧。 ”
造成的結果:
① 讓孩子感覺父母不重視自己的煩惱。
② 給孩子心理暗示, 逃避困難。
③ 孩子再遇到困難就不想和父母說了。
11、同情、安慰:
“事情過去了, 沒事了, 啊!”“就這一回, 很快的, 別傷心了”父母不關注事情, 只是試圖讓孩子平靜。

造成的後果:
① 孩子覺得父母不是真的瞭解自己。
② 孩子覺得父母並不是真正關心自己, 從而產生對抗意識。
③ 孩子會認為父母看到自己有情緒就不是好樣的。
12、讚美、贊同:
看到這個標題很驚訝吧?不是賞識教育嗎?不是不要吝嗇讚美嗎?是的, 孩子沒有困擾時, 你儘管讚美。
但是當孩子“擁有問題”時, 讚美語言會讓孩子感覺父母別有用心。
Advertisiment
比如:當孩子遇到一件困難的事, 很困擾, 你說:“孩子你很棒的, 你不會讓媽媽失望的”, 這和孩子通過努力已經達成一目標, 媽媽說:“孩子, 你真棒”。 感覺一樣嗎?你體會一下。
造成的後果:
① 暗示父母有很高的要求, 孩子必須達到父母的要求。
② 父母的讚美不是真心的, 是有目的的。
③ 孩子的困擾並未解除, 孩子會越來越焦慮。
(實習編輯:朱小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