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溫奶時,奶瓶密封or敞開?

密封加熱奶液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呢?我相信小夥伴們的初中物理老師有教:“熱脹冷縮。 ”物體受熱時, 粒子/原子運動速度加快, 振動幅度加大, 體積開始膨脹;當物體遇冷時, 則反之收縮。 而且, 在密封的空間中, 加熱的物體還存在空間內外的壓強差。 (惡補物理學知識的時候又到了~+_+~看得眼暈的小夥伴請自動略過公式, 前往結論部分吧~)

根據物理學公式R(常數)=P(壓強)V(體積)/T(溫度), 即壓強=常數x溫度/體積, 當常數(R)與體積(V)一定, 壓強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增加。 在密封的空間中, 物體(空氣)開始受熱膨脹, 空間內的壓強也隨之增大。

Advertisiment
當內在壓強大於外在壓強, 並無法釋放得以平衡時, 原空間將會無法承受膨脹後的壓力, 發生爆炸。 這就是為神馬不可使用微波爐加熱密封狀態下的食物了。

同理, 那麼在密封狀態下加熱奶液, 是否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呢?

這個親們倒是不用太過擔心。 溫奶時溫奶器的溫度一般設定為40℃, 且時間在數分鐘內, 並非持續高溫, 但如果奶瓶中的奶液太滿, 加熱溫度過高與時間過長, 那麼便有可能出現密封的奶瓶或儲奶袋被炸開的情況, 而且如果奶液太滿, 在加熱的時候也容易出現溢奶的現象。

2溫奶時, 留點縫隙更好

前文已提及, 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 奶液加熱時, 留有小縫隙, 能夠讓奶液在受熱時放出部分氣體,

Advertisiment
實現與奶瓶外的壓強平衡, 從而不會出現密封狀態下可能會炸開的情況。 (親們不理解?可以想想家裡使用的高壓鍋的出氣閥, 它的設計就是為了讓放出鍋內的熱氣, 實現對鍋內氣體壓強的控制, 從而不出現爆炸的情況。 )

而那些擔心留有縫隙就會污染奶液的小夥伴們思慮太過。 想要在奶液在幾分鐘內被細菌污染, 要麼空氣中得含有超大量的黴變細菌(應該不會有親的家裡會存在這種情況吧~), 要麼就是奶液在冰箱中便已經受到污染, 加熱後使得黴變細菌重新活躍起來。

還有小夥伴不知道怎麼溫奶?趕緊來學習下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