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溫馨點讀家庭暴力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大聲斥責, 這是人們相互關係中修養很差的基本特徵。 凡是出現大聲斥責的地方, 就有粗魯的行為和情感冷漠的現象。 大聲斥責(家庭中還有拳頭)教育出來的孩子, 失去了感覺他人最細膩情感的能力, 他看不到也感覺不到周圍的美, 他非常冷漠無情, 毫無憐憫心, 在他的行為中有時會出現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現——殘忍。 ”

凡是有粗暴教育的地方, 就有心理傷害。 面對一個張口就罵、舉手就打的母親, 面對一個如此以大欺小、以強淩弱的霸道母親, 孩子弱小的心靈是多麼恐懼。

Advertisiment
在父母那裡都找不到安全感的孩子自然會對周圍環境充滿了敵意, 又怎麼會去愛他人啊。 愛他人是從愛父母開始的, 一個連父母都恨的孩子, 他如何懂得愛?

父母的每一次打罵, 都在孩子弱小的心靈裡積澱了仇恨和壓抑。 當年幼的孩子一次次因為弱小而屈服于父母的暴力之下, 一次次因恐懼而變得順從聽話時, 他心裡仇恨的火焰也一點點積澱成火山下沸騰的熔岩, 當他有朝一日身強力壯時, 這火山就徹底爆發了!正是從父母以暴力待他的行動中他也學會以暴力對父母!

但以上的分析只是釀成悲劇的一個原因, 青春期也是引發矛盾的另一個原因。

青春期正是孩子努力要掙脫媽媽裙帶, 離開家庭,

Advertisiment
走向外面廣闊世界的關鍵時期。 孩子面對未來躊躇滿志的時候, 過於牢固的裙帶會限制他的社會化發展, 讓孩子覺得似乎是親情在控制他。 於是他要掙脫, 他開始表現逆反——以前跟父母很親熱, 現在媽媽摸他的頭都不行, 進他的房間不行, 動他的東西不行——他開始為自己的權利較勁。 這個時期的孩子表現出極強烈的雙向性, 一方面看社會上的一切都不順眼, 既否定一切價值觀念, 表現得非常反叛, 苛求完美, 另一方面又盲目崇拜偶像, 喜歡追星等。

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權威和尊嚴, 往往嘗試著攻擊家庭的成員。 他會選擇反抗父母, 因為他潛意識裡覺得, 如果自己不能挫敗父母, 自己就長不大。 大約有10%的孩子會選擇以不上學來挑戰父母的權威。

Advertisiment
父母希望他好好學習, 他就不好好學習, 看父母能拿自己怎麼辦。

心理學家李子勳還指出, 任何孩子長大, 都要經歷一個掙脫媽媽的裙帶, 走出對父母的依戀, 和父母分離的痛苦過程。 對父母而言, 讓孩子離開, 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因為過於害怕這種分離的痛苦, 親情有時候會無意識地創造出隔離和誤解, 以此來對抗依戀與關係的糾結。 彼此開始覺得對方不能忍受, 憤怒越來越明顯, 衝突升級, 分離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關係依戀越厲害的家庭, 孩子與父母的衝突往往也越激烈, 不然分離永遠不能實現, 孩子也永遠長不大。

本文的這對母子, 媽媽的裙帶不是柔軟的, 而是堅硬的, 所以孩子對裙帶的擺脫就表現得特別激烈,

Advertisiment
衝突也格外驚心動魄。 延伸閱讀: 善待逆反 孩子逆反心理家長不可輕視 孩子逆反如何應對 正確引導“逆反期”孩子 孩子逆反是不良家教的產物 <>12下一頁

分享到:

還可以從第三個角度來解讀方瑞的悲劇——因為媽媽的專制和粗暴, 兒子一直都是服從聽話, 從來不敢任性, 從來沒有犯錯的機會。 一般而言, 每個小孩子都會犯他那個年齡段常犯的錯誤的, 雖然父母告訴了他對錯, 但因為孩子的思維是發散的, 且他的注意力是指向媽媽的臉色, 他關注的是媽媽高興還是不高興, 並不是媽媽在說什麼, 所以, 對媽媽所講的道理, 孩子心裡其實還是糊塗的。 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犯錯中, 在一次次的體驗中,

Advertisiment
通過父母老師同學的評價, 一點點地把對錯慢慢弄清楚。 從這個意義上說, 不犯錯的孩子長不大, 所以要允許孩子犯他那個年齡段容易犯的錯誤。 而方瑞則是失去了這樣的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