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溺愛: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

文文是幸運的, 她沒有被包辦型溺愛摧毀。 袁榮親說, 這是因為她一直學習很好, 所以在父母的高溺愛和高要求之間一直保持著平衡, 但很多孩子就沒有這麼幸運, 他們最終成了包辦型溺愛的犧牲品。 美國心理學家在他的著作《父母手記:教育好孩子的101種方法》中提到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位母親為她的孩子傷透了心, 她不得不去找心理專家。

專家問, 孩子第一次系鞋帶的時候, 打了個死結, 從此以後, 你是不是不再給他買有鞋帶的鞋子了?

夫人點了點頭。 專家又問, 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時候, 打碎了一隻碗,

Advertisiment
從此以後, 你是不是不再讓他走近洗碗池了?夫人稱是。 專家接著說, 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 整整用了2個小時的時間, 你嫌他笨手笨腳了, 對嗎?這位母親驚愕地看了專家一眼。 專家又說道, 孩子大學畢業去找工作, 你又動用了自己的關係和權力, 為他謀得了一個令人羡慕的職位。 這位母親更驚愕了, 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湊近專家問:您怎麼知道的?

專家說, 從那根鞋帶知道的。

夫人問, 以後我該怎麼辦?專家說, 當他生病的時候, 你最好帶他去醫院;他要結婚的時候, 你最好給他準備好房子;他沒有錢時, 你最好給他送錢去。 這是你今後最好的選擇, 別的, 我也無能為力。

幻想更“全知全能”的新“父母”

本文一開始提到的追星的林娟,

Advertisiment
很可能就是包辦型溺愛的犧牲品。 她可能在學校或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挫折, 自己不能解決, 而父母也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幫她解決。 於是, 她就躲在幻想和白日夢中, 以逃避探索世界的樂趣、責任與挫折。

袁榮親說, 0~2歲的孩子, 最重要的是培育安全感, 2~4歲的孩子, 最重要的是培育他們的自主能力。 但可惜的是, 許多包辦型溺愛的父母, 他們習慣了0~2歲時為孩子解決一切問題的習慣, 現在也為孩子包辦一切。 譬如, 孩子要去拿一個10米外的玩具, 他們不忍看著孩子蹣跚、緩慢而笨拙地行走, 於是自己大步流星走過去, 把玩具拿來遞給孩子。 看起來, 他們做了件愛孩子的好事, 但實際上, 他們剝奪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將溺愛稱為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 他描繪說: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 掉進陷阱裡的孩子, 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 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

2~4歲期間, 對孩子來講, 父母仿佛是全知全能的, 孩子有什麼需要, 他們仿佛都可以輕鬆滿足。 但是, 對於16歲的女孩, 她的需要, 父母就很難再滿足了。 父母不能替她學習, 不能替她處理班級的人際關係, 也不能替她發展創新能力……這個時候, 受慣溺愛的女孩就會驚恐地發現, 原來有太多的問題她不能處理。 於是, 她陷入無法面對的自卑。 這個時候, 她可能就會幻想一個更“全知全能”的新“父母”, 期望他能溺愛自己,

Advertisiment
並化解她現在的所有生活難題, 就像原來的父母在2~4歲時幫她化解一切難題一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