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滿口廣告語的孩子

出口成“章”, 廣告綜合癥侵襲都市兒童

“亮亮, 來, 過來上廁所”, 老師話音剛落, 5歲的亮亮馬上接話“尿頻尿急尿等待”, 聽得老師哭笑不得;中午, 老師哄孩子們吃飯, 說“飯飯很好吃”, 亮亮說“太太樂雞精, 好好吃啊, 耶!”老師拍著腦袋說“頭疼”, 亮亮又冒出一句“無痛人流, 不疼!”

滿口廣告語的亮亮, 是在吉林七色光兒童潛質開發中心接受幫助的一個孩子。 在該中心, 像亮亮一樣的孩子有很多, 他們多患有孤獨癥, 平日里不愿說話, 但只要一開口, 就愛說廣告詞。

源源也曾在“七色光”學習。 4歲的源源識字不少, 拿過一張報紙,

Advertisiment
他別的不看, 只看廣告, 一條條、一遍遍地看。 許多藥品廣告, 甚至連該藥在哪個大藥房有售, 藥房的地址是什么, 他都能準確地復述出來。 自言自語時, 源源說的都是廣告詞。

“多數孤獨癥兒童的共同特點, 就是喜歡看廣告。 他們最喜歡拿著遙控器‘叭叭叭’地按電視頻道, 看各種廣告片光線與色彩的變換。 久而久之, 那些廣告詞爛熟于心, 一張嘴就出來了, 有時少不了鬧成人笑話。 ”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七色光兒童潛質開發中心主任王荔君神情憂慮, “廣告鋪天蓋地而來, 讓我們的孩子怎么辦?”

專家說, 孤獨癥兒童身上的“廣告綜合征”雖表現得非常直觀、明顯, 不過, 這類孩子只是機械地記憶與重復廣告,

Advertisiment
和他們比起來, 正常兒童群體更易受到廣告的影響。

距“七色光”咫尺之遙, 有一家頗具規模的公辦幼兒園。 在該園老師的引領下, 記者走進其中一個班級, 這個班大概有20多個孩子, 年齡在四五歲左右。

“你們平時看電視嗎?”記者問。 “看!”“天天看, 一回家就看!”孩子們的回答異常響亮。 “那你們看廣告嗎?”“看!”下面異口同聲。 “你們喜歡看廣告嗎?”“喜歡!”一多半孩子舉起了手。 “為什么喜歡?”“因為好看!”稚嫩動聽的聲音, 在教室里回蕩。 “除了在電視上, 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廣告?”“報紙上, 大街上, 公交車上, 還有電梯上……”孩子們不假思索地說。

當記者提到“廣告語”三字時, 教室里頓時炸了鍋。 “感嘆號知道不?治感冒, 剛剛地!”、“買化肥, 別聽人忽悠, 認準了, ××牌”、“有多少親朋好友,

Advertisiment
送多少黃金搭檔”、“有了肯德基, 生活好滋味”、“好營養, 更香脆, 美好時光海苔”、“藍瓶的鈣, 好喝的鈣”、“我也用婦炎潔……婦炎潔, 洗洗更健康”……孩子們興高采烈爭先恐后地“表現”著, 嘻嘻哈哈亂成一團。

該園老師說:“孩子們電視劇內容記不住, 卻能說出很多廣告詞。 一位家長跟我說, 她比較胖, 才3歲多的孩子竟告訴她要去買××牌塑身內衣;還有一位家長說, 她去一家私立女子醫院看病, 4歲的兒子回家看到病歷后問‘媽媽, 你是不是得了不孕不育癥?’媽媽嚇了一跳, 一問才知道, 原來兒子經常在各種場合看到這家醫院所做的治療不孕不育的廣告。 ”

從電視、報紙到公交車不良廣告無處不在

有人用“我們每天呼吸著氧氣、氮氣和廣告”來形容廣告的無所不在。

Advertisiment
“廣告猶如潮水般彌漫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 構成了一個亞文化生態圈, 包圍著孩子們, 影響著他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建立。 ”王荔君說。

在空軍航空大學幼兒園從事教學管理的許女士, 對當前“大量廣告過于商業化的主題”對孩子們的滲透表示擔憂。 她指出, 商業廣告與生俱來的本性, 就是倡導消費, 宣揚物質占有。 而從小處于商業廣告的包圍圈中, 尚不具備辨別能力的孩子容易形成物質至上的思想, 其直接表現就是追求名牌, 互相攀比。 “孩子回家就要阿迪達斯、耐克, 到學校就有意無意地炫耀, 這樣的事,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 ”許女士說。

“商業廣告的本性, 我們無法改變。 對于一些內容健康、向上的廣告,

Advertisiment
我們都還可以接受, 但有些廣告立意存在明顯錯誤, 內容與形式粗俗不堪, 這種不良廣告, 對孩子的危害更加不容忽視。 ”王荔君嚴肅地說。

當前常播的一則廣告, 就讓王荔君感覺不妥。 其內容是一奧運冠軍和好朋友爭一瓶飲料, 兩人從餐桌斗到田徑場又斗到大街上, 互不相讓, 最后奧運冠軍突然擠上公交車, 終于得以獨享該瓶飲料, 最后屏幕打出一行字“要爽由自己”。

“看到它, 我就想起另一個廣告:一人去搶別人的冰淇淋, 被搶者飛速躲開, 還得意洋洋丟出一句‘和別人分享……想都別想!’”王荔君搖搖頭, “現在的獨生子女已經夠‘獨’了, 教他們學會‘體諒、包容、愛護他人, 與他人共享美好事物’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可這類廣告的傳播效果卻恰恰相反。 ”

有著12年幼教工作經驗的許女士,對一則沙琪瑪食品廣告頗為不滿。畫面中,某著名笑星拿出一個沙琪瑪給岳母,而給了妻子一包。“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則廣告卻做了扭曲的演繹,易給善于模仿的孩子帶來誤導。”許女士說,“又如‘今年過節不收禮’,宣揚了成人世界的不良風氣;還有的孩子,他們打小接受的可能是‘母愛是什么?就是一罐××牛奶!’”

作為一名8歲男孩的家長,翟樹芬最痛恨鋪天蓋地的男女生殖、泌尿系統醫藥廣告。“一天,兒子問我,‘什么叫陽痿早泄?’面對只有8歲的他,我如何解釋才好?還有一次做語文作業,一道填空題是‘()的人流’,我想,應該填‘熙熙攘攘’,可兒子提筆就寫上了‘無痛’兩字!我說不對,兒子還理直氣壯地說‘廣告不都這么說嗎?’”翟女士非常氣憤:“打開電視,有‘服了棒男人膠囊’;翻開報紙,有‘讓男人找回幸福’;坐公交車,還有‘無痛人流,不疼’!對于一個還未接受正規生理常識、性教育的孩子來說,這類廣告會產生什么影響?”

有著12年幼教工作經驗的許女士,對一則沙琪瑪食品廣告頗為不滿。畫面中,某著名笑星拿出一個沙琪瑪給岳母,而給了妻子一包。“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則廣告卻做了扭曲的演繹,易給善于模仿的孩子帶來誤導。”許女士說,“又如‘今年過節不收禮’,宣揚了成人世界的不良風氣;還有的孩子,他們打小接受的可能是‘母愛是什么?就是一罐××牛奶!’”

作為一名8歲男孩的家長,翟樹芬最痛恨鋪天蓋地的男女生殖、泌尿系統醫藥廣告。“一天,兒子問我,‘什么叫陽痿早泄?’面對只有8歲的他,我如何解釋才好?還有一次做語文作業,一道填空題是‘()的人流’,我想,應該填‘熙熙攘攘’,可兒子提筆就寫上了‘無痛’兩字!我說不對,兒子還理直氣壯地說‘廣告不都這么說嗎?’”翟女士非常氣憤:“打開電視,有‘服了棒男人膠囊’;翻開報紙,有‘讓男人找回幸福’;坐公交車,還有‘無痛人流,不疼’!對于一個還未接受正規生理常識、性教育的孩子來說,這類廣告會產生什么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