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漾奶吐奶需分清 聰明媽媽巧應對

寶寶三番兩次將剛喝進肚子裡面的奶水又吐了出來, 總是讓新手媽媽緊張不已。 這種現象究竟對寶寶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寶媽面對這樣的現象又該如何區分和應對?

漾奶≠吐奶

大多數媽媽都分不清漾奶和吐奶, 簡單的認為就是寶寶吐奶了。 其實這兩者之間還是有著大大的不同的。 漾奶為生理性的, 而吐奶有時候是病理性的。 在寶寶喝完奶後, 立即讓寶寶平躺在床上, 奶水就會從寶寶的口角流出, 但若把寶寶豎著抱一段時間後再放在床上, 這種現象就會大有改觀, 屬於正常現象, 這就是漾奶。

Advertisiment
而吐奶也是嬰兒的常見現象, 它是指寶寶胃中的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 且排出的量較多, 有事會呈噴射狀, 而病理性的吐奶甚至會有奶塊和酸臭味。 漾奶會在寶寶6-8個月大時, 漾奶的症狀會逐步減輕, 但吐奶不會。

寶寶漾奶的原因

寶寶漾奶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寶寶的生理結構與成人不同。 新生兒的胃呈水準位, 且發育不完全, 賁門較成人更松, 若在喝奶的時候, 胃中進入空氣, 在氣體排出時, 就很容易衝開賁門, 進而將胃中的奶水帶出。 還有一些情況下的漾奶是由於寶寶體位的改變導致的。 比如剛喂完奶水後, 就給寶寶換紙尿褲, 來回地翻動寶寶的身體, 就會造成奶液的漾出。 此外, 寶寶在餵奶前哭鬧, 吸入空氣,

Advertisiment
或吸奶過急也會造成影響。

如何預防寶寶漾奶

寶寶漾奶主要是由於餵養方式不當引起的, 所以需要從寶寶的餵養方式著手。 在餵奶時, 要讓寶寶的嘴含住整個奶嘴, 儘量保證不要有空隙, 以免進入空氣。 也可以使用新安怡寬口徑自然原生玻璃奶瓶給寶寶餵奶, 它的雙閥門防脹氣系統, 能避免空氣在寶寶喝奶時進入胃中, 有效減少脹氣和寶寶的不適感。 新生寶寶在奶嘴的選擇上要求更為苛刻, 所以, 使用新安怡柔軟靈活的花瓣紋奶嘴, 能讓寶寶感受到母乳般的自然享受。

在餵奶後, 最好讓寶寶趴在寶媽的肩膀上, 輕輕拍寶寶的後背, 讓寶寶把嗝打出來後再讓他躺下, 能有效減輕漾奶。

一般情況下, 寶寶漾奶不需要採用特殊的治療方式。

Advertisiment
漾奶和吐奶的區別有時候並不是十分明顯, 所以, 一旦發現寶寶出現嚴重的噴射性吐奶的狀況, 還需要儘快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