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潮媽背嬰兒k歌 警惕4類雜訊危害寶寶耳朵健康

養生之道網導讀:

兒童對聲音感知的靈敏度要高於成人, 超過70分貝的雜訊就會損傷孩子的聽力系統, 當雜訊達到80分貝時, 兒童就會出現包括聽力障礙在內的各種問題。

Advertisiment

近日, 一名潮媽的“壯舉”惹來許多非議, 只因其背著小孩, 在卡啦OK店和朋友大唱廣場舞大媽最愛的《小蘋果》, 期間還手舞足蹈, 雖然潮媽背著兒子唱歌熱舞的畫面很滑稽, 但不少線民似乎笑不出來, 直斥該名母親“智商低得夠嗆, 只是可憐了孩子”。 看起來相當興奮。 網友直斥該名母親“智商低得夠嗆”。

另有線民認為, 母親也要有自己的樂趣和消遣, 但應先請家人幫忙照顧小孩。 有人則戲言, “這孩子從小就是K歌高手”。

生活中常見四類雜訊損傷寶寶聽力

1、玩具雜訊

各種有聲有色的電動玩具, 在啟發孩子智力的同時, 過大的聲響, 可能對孩子聽力造成音傷害。 專家提醒, 在購買小年齡孩子的玩具時,

Advertisiment
一定要仔細挑選, 切勿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幼兒。 下面一組玩具雜訊測試資料可大致反應兒童所面臨的玩具雜訊污染:

玩具機動車發出的雜訊在10公分距離內為82~100分貝;

大型音樂槍在100公分距離內的雜訊值為74~107分貝, 最大可達130~140分貝;

一種經過擠壓會吱吱叫的空氣壓縮玩具在10公分距離內的音量可達78~108分貝;

載人電動玩具車的聲級最高, 達74~97dB(分貝), 這類玩具車多出現在公園或大型商場等處的兒童遊樂場所;

防治措施:

在給孩子選擇玩具時, 一定要注意嬰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健康, 玩具發出的聲音要控制在70分貝以下。 首先, 要購買正規玩具。 比如:玩具要能通過安全和合格監測。 從批發市場淘來的玩具沒有安全保障,

Advertisiment
就不要考慮了;其次, 要篩查玩具。 在孩子拿到玩具之前, 父母應該先把它放在距離自己頭部大約30釐米的地方聽一聽。 如果你都被嚇了一跳, 那麼它的音量就肯定超標了;在使用時, 控制玩具的音量。 如果太吵了, 建議用膠條把它的喇叭粘住, 以減小音量, 或者乾脆把電池拿出來。 在孩子玩電子遊戲或者聽身歷聲設備時要儘量縮短使用時間。

此外, 要讓孩子多吃粗糧、花生、大豆及魚、肉、蛋、乳等富含B族維生素及蛋白質的食品, 防止聽力下降。

2、生活環境雜訊

專家提醒, 可能生活環境中一些不易被發現的雜訊正在損害我們的聽力, 其中就包括家庭環境中對雜訊。 家庭環境雜訊主要來源於一些家用電器、家庭周邊環境等, 通過瞭解各種聲音的分貝值可以適當減輕雜訊的損害。

Advertisiment

國家規定的各種家用電器雜訊的限值:

空調:按製冷功率大小, 空調雜訊限值在40分貝至68分貝;

洗衣機:洗衣機的洗滌雜訊最高限值為62分貝、脫水雜訊限值為72分貝;

冰箱:容積在250升以下的冰箱, 雜訊限值為45分貝至47分貝;250升以上的限值為48分貝至55分貝。

微波爐:微波爐限值為68分貝。

此外, 標準要求冰箱、空調、洗衣機、微波爐、抽油煙機和電風扇六大類家電產品的銘牌或使用說明書上必須標注雜訊值, 否則不得上市銷售。

防治措施:

家裡雜訊比較大的設備儘量不要同時開啟, 同時使孩子避免長時間處於嘈雜的環境中, 避開生活中常見的噪音污染源, 比如電視, 或者高音量的身歷聲音響。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周圍有長時間的噪音的時候, 例如, 隔壁有裝修的聲音時, 父母最好給孩子帶上那種保護聽力的耳塞, 或者帶著孩子遠離污染源。 另外, 如果家周圍的環境比較嘈雜, 在房間裝修和佈置上就可以做一些隔聲處理:可以選擇比較厚的窗簾, 門窗和牆壁裝修時可以選用一些隔音材料;選擇靜音的加熱和通風設備;讓孩子在房間裡盡可能少受外界雜訊污染。

3、遊樂場所雜訊

有關資料顯示:在商場、遊樂園、影劇院等娛樂場所, 環境雜訊經常嚴重超標, 據已有的監測顯示, 有的兒童遊樂場所雜訊經常在85分貝以上, 最高甚至達到96分貝, 經常接觸這種環境, 兒童的聽力會受到嚴重的損傷, 各項身體機能也會受到影響。

防治措施:

儘量少帶孩子去比較吵鬧的遊樂場所,或者要縮短在遊樂場逗留的時間,對於雜訊比較大的遊樂項目,要選擇為孩子佩戴耳塞或耳罩等聽力保護裝置,同時縮短玩的時間。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比較安靜的活動,比如,閱讀、親子遊戲、繪畫、益智型電腦遊戲等,也可以去圖書館、美術館或博物館參觀,這些活動或環境不僅能減少接觸雜訊的機會,還有利於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4、父母爭吵雜訊

除了外界的雜訊外,父母的吵架聲也會帶給寶寶“心理雜訊”。寶寶在6個月以後,就會形成家庭觀念,知道自己和爸爸媽媽屬於一個小團體,這也是寶寶天生對父母有親昵感的原因。但是,當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時,寶寶會發現,父母的聲音格外刺耳,這種爭吵打破了原來的和諧,這和他心中的家庭觀念不符。所以要想讓寶寶擁有健康的情感和EQ水準,父母要儘量少的為寶寶“製造”這種“心理雜訊”。

特別提醒:有研究表明,兒童對聲音感知的靈敏度要高於成人,超過70分貝的雜訊就會損傷孩子的聽力系統,當雜訊達到80分貝時,兒童就會出現包括聽力障礙在內的各種問題。

防治措施:

儘量少帶孩子去比較吵鬧的遊樂場所,或者要縮短在遊樂場逗留的時間,對於雜訊比較大的遊樂項目,要選擇為孩子佩戴耳塞或耳罩等聽力保護裝置,同時縮短玩的時間。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比較安靜的活動,比如,閱讀、親子遊戲、繪畫、益智型電腦遊戲等,也可以去圖書館、美術館或博物館參觀,這些活動或環境不僅能減少接觸雜訊的機會,還有利於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4、父母爭吵雜訊

除了外界的雜訊外,父母的吵架聲也會帶給寶寶“心理雜訊”。寶寶在6個月以後,就會形成家庭觀念,知道自己和爸爸媽媽屬於一個小團體,這也是寶寶天生對父母有親昵感的原因。但是,當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時,寶寶會發現,父母的聲音格外刺耳,這種爭吵打破了原來的和諧,這和他心中的家庭觀念不符。所以要想讓寶寶擁有健康的情感和EQ水準,父母要儘量少的為寶寶“製造”這種“心理雜訊”。

特別提醒:有研究表明,兒童對聲音感知的靈敏度要高於成人,超過70分貝的雜訊就會損傷孩子的聽力系統,當雜訊達到80分貝時,兒童就會出現包括聽力障礙在內的各種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