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激勵與呵護,讓孩子勇敢

說到“勇敢”這個詞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反義詞“害怕、恐懼”。 其實“害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對未知的事物或自然現象產生恐懼, 比如“怕黑”、“怕打雷”、“怕突然啟動的遙控車”, 這倒不必擔心,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知識的增加, 就會逐漸消除。 人類在認識自然之前, 不是也曾經對諸如“流星、雷鳴電閃”等產生巨大的恐懼從而流傳許多神話與迷信嗎?我主要想談的是後一種:對沒有做過的事情不敢嘗試或是對嘗試失敗的事情不再去做,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膽小”。

相信許多孩子都有類似的經歷:一遇到陌生人就躲在父母後面不出來;在幼稚園從不當眾表現自己;不願意用淋浴洗澡;不敢玩滑梯,

Advertisiment
不敢騎兒童車等等。 有些是需要父母的激勵與讚揚, 有些是需要呵護與鼓勵。 就拿我的兒子吉吉來說吧, 他兩歲以前很少與生人說話, 在外邊與小朋友玩也不說話, 在家裡卻很能說。 比如我的同學來家裡玩問他“幾歲了, 叫什麼名字”他不說。 我就用“激將法”激他:“你不告訴阿姨阿姨以為你都長大了連名字都不知道”“下次就不帶小哥哥和你一起玩了”, 等他說了以後就適時地讚揚他“吉吉真有禮貌, 是個懂事的大孩子了”。 對於不願意用淋浴洗澡和不敢玩滑梯, 我瞭解到是他有一次洗澡時噴頭噴出的水濺到眼睛裡睜不開眼睛, 玩滑梯時一個小朋友推他結果摔了一跤,
Advertisiment
屬於失敗一次不敢嘗試。 我就在洗澡時告訴她“媽媽這次輕輕的, 小心點, 保證不會弄到眼睛裡的”, 而且把水流調到很小, 從腿開始一點一點往上洗, 讓他逐漸適應, 如果還害怕, 就下次再試, 不讓他有被迫的感覺, 幾次以後, 他就不怕用淋浴了, 自己還說著“我長大了, 敢用噴頭洗澡了”。 遇到這種情況, 就不只需要鼓勵, 更需要呵護了。 而再去玩滑梯時, 我就在旁邊鼓勵他說“有媽媽保護, 不會摔下來”, “你可以趴著滑, 媽媽在下面接著, 可好玩了”, 這樣既給他一種安全感, 又讓他覺得有吸引力, 就肯再次嘗試了。 當然, 如果還是不肯, 千萬不要強迫他, 這樣只會增加恐懼感, 只需耐心等下次, 總有一天會好的。
Advertisiment

在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勇敢與冒險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監護人鼓勵孩子去摸寵物狗, 或者讓孩子玩成人的健身器材而不保護, 那不是勇敢, 是冒險!就象新的《中小學生守則》不鼓勵孩子遇到歹徒見義勇為一樣, 做不適合年齡的事情不是勇敢是冒險。  

適度的激勵與細緻的呵護一定會讓你的孩子變得勇敢起來。 記住:千萬不要嘲笑孩子不敢嘗試或是只說空話“你長大了, 應該勇敢”, 那樣只會使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 讓他(她)覺得“我就是不行”而永遠不去嘗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