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濾泡性結膜炎病因症狀有哪些

濾泡性結膜炎

濾泡性結膜炎病因

主要見於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腺病毒)及細菌感染, 但也有時為藥物, 如阿托品、依色林等刺激所致, 名為阿托品或依色林性卡他性結膜炎。

濾泡性結膜炎症狀

起病急, 多同時侵犯雙眼, 有時可先後發病。 有眼灼熱感, 異物感, 眼瞼沉重和大量粘液膿性分泌物, 有些病例伴有耳前腺腫大, 壓痛不明顯, 分泌物多時傳染性較大。 眼部病變除有充血、水腫等急性卡他結膜炎病變外, 結膜有濾泡形成。 濾泡大小不一, 呈圓形或不規則形, 不透明, 凸起於結膜面, 數量一般較多, 可互相融合排列成行,

Advertisiment
以下瞼結膜及下穹窿部為多。 濾泡由淋巴細胞組成, 有少量多形核白細胞、單核細胞。 結膜復原後濾泡也隨之消散, 不留痕跡。

濾泡性結膜炎治療

系微生物感染者應給以抗感染的藥物治療。 由於阿托品等藥物所致者, 應立即停止用藥, 局部用3%硼酸水濕敷, 滴用考的松, 氟美松等眼藥水。 根據不同的症狀, 應對應治療。

Beal型急性濾泡性結膜炎

又稱Beal氏綜合症, 其特點是起病急, 症狀輕、耳前腺腫大、濾泡很快完全吸收等。 本病多侵犯成年人, 先單眼發病, 2~5天內另眼發病。 眼瞼充血, 水腫, 下瞼較顯著。

本病可能是病毒感染, 臨床上頗似單純皰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 可滴用抗病毒素藥物, 如皰疹淨、鹽酸嗎啉雙胍和阿糖胞苷等,

Advertisiment
同時應用廣譜抗菌素以預防繼發感染。  

慢性濾泡性結膜炎

本病多見於小兒和年輕人, 尤易發生於腺病體制的小兒。 屬慢性卡他性☆禁☆感染性炎症, 自覺症狀輕微, 分泌物少, 結膜輕度充血、濾泡為小圓形或橢圓形, 多位於下臉結膜和下穹窿部。 沒有角膜合併症, 耳前腺不腫大。

病程緩慢, 數月後濾泡變小, 1~2年後結膜恢復正常, 不留瘢痕。 治療可用硫酸鋅、氯黴素等滴眼, 不需作濾泡擠壓術。

結膜濾泡症

本病常見於兒童, 患者多有腺病體質, 腺體增生。 與營養不良、代謝障礙、起居環境衛生不良、貧血等有關。

特點是在下穹窿部有濾泡形成, 不融合, 病程慢長、結膜無炎症反應。 眼部病變發生在下穹窿部結膜, 患者無任何不適。

Advertisiment
結膜表面有圓形透明小濾泡, 約大頭針帽大小, 大小均勻一致, 數量多少不一, 排列成行。 濾泡之間結膜正常無炎症反應。 結膜刮片上皮細胞內無包涵體。

預後良好, 但病程較長, 常持續數月或經年後自行消失。 濾泡消退後結膜不留瘢痕, 一般無需治療, 如有不適感可對症治療。

Parinaud氏眼-腺綜合征

本病甚為少見, 認為是動物傳染所致。 臨床主要症狀為眼瞼腫脹而硬, 瞼結膜和球結膜有粗大而密集的濾泡, 初為半透明, 繼則混濁, 形成淺灰色潰瘍。 分泌物為粘液纖維素性。

初期就有耳前淋巴結和肋腺紅腫, 可延及頸部。 有不規則體溫升高。 瞼結膜病變約在4~5周自行消退。 但淋巴結腫大發展成為化膿性炎症, 可遷延達數月之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