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蟲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外科疾病, 在每年夏秋季節, 發病率居高不下。 據專家調查提示, 去冬今春平均氣溫均高于常年, 而氣溫偏高使蚊蠅活動異常, 今年蚊蠅越冬周期大大縮短, 目前蚊蠅正進入大量繁殖生長期, 蚊蠅高峰已較往年提前, 因此早防早治更加重要。
追根溯源
夏秋季節, 在小兒外科門診室里, 常可見一些小病人的眼瞼或外生☆禁☆殖☆禁☆器腫脹得面目全非, 有些連眼睛都睜不開, 甚至有因生☆禁☆殖☆禁☆器嚴重腫脹致排尿障礙, 等等。 有些家長誤以為孩子是受了“風邪”而求神拜佛, 往往貽誤了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Advertisiment
常見癥狀
小兒被毒蟲咬傷的部位, 大多數在顏面、四肢等暴露部位。 穿著開襠褲的嬰幼兒, 則臀部、會陰、外生☆禁☆殖☆禁☆器也容易受累。 若仔細查看, 則會發現皮膚有蟲咬痕跡。 毒蟲口內含有毒素, 被咬傷后局部可產生過敏性反應, 表現為皮膚、皮下組織嚴重腫脹, 特別在眼瞼、口唇和外☆禁☆陰等皮膚較薄處會腫脹, 造成不能睜眼、影響口的張閉, 男孩的陰☆禁☆莖和女孩的大陰層腫脹, 嚴重時還會出現排尿障礙。 蟲蜇后除了被蜇處有腫脹外, 孩子會感到奇癢, 因此亂搔。
Advertisiment
值得注意的是, 蜂蜇除了上述局部反應外, 還可出現兩種全身反應, 其一是過敏反應, 約有1%—2%病人發生, 表現頭面、四肢和舌有刺痛和癢感, 面部及耳輪浮腫, 如浮腫延及喉部則可出現呼吸困難, 甚至危及生命;其二是中毒反應, 表現為頭痛、嘔吐乃至抽搐, 這種情況大多數發生在被多只蜂咬傷后, 病情較嚴重。
治療措施
蟲咬傷一般應以局部治療為主。 如被蟲蜇處有奇癢感, 可涂以清涼油、必舒膏或復方爐甘石洗劑等止癢藥。 對蜈蚣咬傷者, 可用雄黃、明礬等量研成粉末, 涼水沖和后涂在患處。 對于蜂咬傷, 應先用膠布粘除帶有毒囊的蜂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