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媽媽的命根子, 媽媽是孩子的守護天使。 心肝寶貝哪裡磕著碰著了, 媽媽都會心疼不已, 更何況是寶寶患有先心病呢。 誰能想到看上去和健康寶寶沒太大差別的先心病患兒從一出生, 呼吸困難、心衰胸痛就伴隨著他們, 折磨著先心病患兒媽媽的心。
自己的孩子會不會患上這種疾病呢?這種病能治好嗎?詳情請看下文。
先天性心臟病是胎兒期心臟器官發育異常而形成的畸形疾病
什麼是先心病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 是胎兒期心臟器官發育異常而形成的畸形疾病, 是出生後就具有的心血管疾病,
Advertisiment
先心病有什麼表現
紫紺 是青紫型先心病患兒的典型症狀表現, 患兒可在一出生就有明顯青紫症狀, 也可在3~4個月後在口唇、指甲床等處出現。 無青紫型先心病患兒在哭鬧、運動後也可見青紫。 蹲踞 青紫型先心病患兒常在活動後有蹲踞的體征, 尤其是法洛氏四聯征患兒, 這是由於蹲踞可改善缺氧狀況。 呼吸急促 患兒伴有嚴重的心臟缺損時, 會出現面色蒼白、呼吸困難、食欲差、煩躁不安等症狀。 活動耐力下降 患兒比同齡人活動耐力差, 表現為不愛運動, 或運動一會便要休息, 出現呼吸急促等症狀。 生長發育遲緩 表現為比同齡人體重輕、身材矮小。
Advertisiment
有時候孩子異常的哭鬧煩躁是患病的信號
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表現:發育較同年齡的小朋友差, 容易患感冒、咳嗽;稍有活動就氣喘、氣短, 玩一陣就要在地上蹲一會兒;臉上很容易出現青紫;有的平時不發紫, 活動和哭鬧後出現青紫, 那麼媽媽趕緊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吧。
某些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在嬰兒期臥床時, 喜歡採取四肢屈曲的側臥位, 母親懷抱患嬰可發現將下肢屈曲貼近腹部時, 患兒似感覺舒服。 稍大點, 活動感到疲勞後, 喜歡蹲在地上休息片刻再站起來活動。
這種現象, 醫學上叫做蹲踞,
Advertisiment
先心病的誘發因素是什麼
在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中, 能查到病因的是極少數, 但加強對孕婦的保健, 特別是在懷孕最初3個月積極預防風疹、流感等風疹病毒性疾病和避免與發病有關的一切因素, 對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具有積極意義。 可能誘發先心病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種:
1.服用藥物
孕婦在妊娠早期接觸致畸藥物, 或者妊娠早期收到放射性物質如X射線、同位素等過量照射。
經常接觸各種細胞性毒性藥物(如農藥、化學藥物)的女性應加強防護措施, 不用或少用孕酮類、雌激素類、抗驚厥藥和激素類等藥物,
Advertisiment
長期接觸放射線或接受放射線治療的女性要在脫離放射線半年後再考慮懷孕妊娠。
孕期避免誘發原因對預防先心病有積極意義
2.近親婚配
近親婚配是使胎兒致畸而發生先心病的高危因素, 這是先天性心臟病的誘發原因之一。
3.病毒感染
孕婦在懷孕最初3個月, 如遭到病毒感染, 胎兒易發生心臟血管畸形。 其中風疹病毒是引起胎兒先心病的主要罪魁禍首, 其次是柯薩奇病毒。
4.不良嗜好
夫妻吸煙也可使胎兒畸形或小兒先心病發生。 嬰兒先心病發病率,
Advertisiment
5.先天性心臟病家族遺傳
某些先心病患兒與遺傳有關, 不過不一定父母有心臟病, 而是父母的染色體中有問題, 譬如象2 1-三體綜合征, 18-三體綜合征, 這些有染色體位置改變或異常的都是與遺傳有關的。
6.其他
如羊膜的病變, 胎兒受壓, 妊娠早期先兆流產, 母體營養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鈣, 母親年齡過大等均有使胎兒發生先心病的可能。
先心病能治好嗎
很多患兒家長關心:先天性心臟病能不能治好?
回答這個問題, 先要弄清楚, 先天性心臟病是大類疾病。 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 這類患兒如果沒有嚴重的並存疾病或嚴重的手術併發症,治療後能夠完全達到或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水準。
而且近20多年來由於先進的現代檢查技術的發展(如心導管術、心血管造影術、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和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溫麻醉、體外迴圈和心臟外科手術的進展,很多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能得到準確的診斷與根治,部分複雜的心臟畸形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常見先天性心臟病的手術時機
不同類型的先心病手術的時機也不一樣:
房間隔缺損 1歲內有自然閉合可能,1歲後閉合可能性極小,宜在4~5歲左右手術,無症狀和心臟增大者可繼續觀察。 室間隔缺損 小缺損有自然閉合可能,但5歲後閉合的可能性極小,若無心臟增大可繼續觀察。對於大型缺損且常併發肺炎或頑固性心力衰竭的患兒,宜儘早手術。 動脈導管未閉 分流量小的患兒可擇期手術或介入治療,一般3歲左右。分流量大的患兒一經確診,無論任何年齡可先結紮。 法洛四聯征 為常見的紫紺型心臟病,在1歲內進行效果較好。但與肺動脈狹窄的程度和位置有關,輕者可適當推後手術時間。 大血管轉位 理想的大動脈調轉術應在出生後2周內進行。 心內膜墊缺損 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和完全型需在1歲內手術。部分型可擇期手術,一般在3歲左右。
先心病患兒術後怎樣護理
患兒術後護理與治療同等重要,好的護理有助於患兒早日康復。
家長在護理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1. 不要觸碰傷口。要保持手術傷口的局部乾燥,儘量少觸碰。道口局部及周圍可能有疼痛、不適,甚至同側肩關節活動不方便,這些都是正常術後反應,隨著時間增長會逐漸恢復。
好的護理有助於患兒早日康復
2. 少食多餐,食物宜清淡、易消化,保證攝入足夠蛋白質、維生素,控制零食和飲料攝入。病症複雜、心功能低下及術後持續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兒應少吃鹽。
3. 避免傷風感冒。術後,患兒的身體會比較虛弱,所以出門最好給患兒帶上口罩避免感染。在出院的前兩周,家長應密切觀察患兒的體溫和症狀,每天測一次體溫,如體溫超過38℃,千萬不能隨意服退燒藥,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4. 充足睡眠有助減輕心臟負擔,儘量讓患兒處於溫度適宜(22℃至26℃)的安靜環境中,避免其情緒激動。前胸正中切口者為防止術後胸骨畸形成“雞胸”,睡時儘量仰臥,少側臥。
5. 控制體重。術後1~3個月內,家長要注意觀察患兒的身體狀況,如有醫囑,定時服藥,注意吃喝的量與尿量要平衡,體重不能增加太快,如有不適,及時去醫院就診。
6. 術後半年內活動要適度,心功能較差、需長期服用強心藥的患兒更要注意。半年後可根據心功能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但別劇烈運動。
7. 每次服用強心藥前測量患兒脈搏數,心率低於70次/分者應停服。
8. 術後定期複查。出院3個月後應到醫院複診,一年後要全面複查,以讓醫生瞭解心功能恢復情況。
父母經驗談
先心病患兒父母經驗談
網友zhenxinsui:
我女兒出生前產檢彩超都正常,但出生時我發現女兒的嘴唇比其他新生兒要暗色些,就問了產房醫生,當時說新生兒的心臟還沒完全發育好,要等幾個月慢慢才長好的。後來就出院回家,過了一個月女兒嘴唇顏色也紅潤了。
大半年後的某一天,因為女兒突然發高燒到39度,到保健院檢查,醫生聽心音有2到3級的雜音,懷疑有先天性心臟病,建議到大的醫院做心臟彩超確定。當時我真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懷著擔憂的心情帶女兒做了彩超,的確是先天性心臟病,而且結果是下腔型大房缺14mm,中度肺動脈高壓,右心房室明顯變大。當時我是第一次瞭解有這種病,千分之3的機會降臨在我女兒身上,我的腦袋完全是一片空白,這麼乖巧的女兒哪能想像會有先心病啊。
經過慎重的考慮與查找資料,我決定讓女兒住院手術治療。幸好手術十分順利,女兒恢復得也很快。手術費用共3.2萬,醫保報65%,自費1.4萬。術後開了1個月的藥,一個月複查彩超正常,停所有的藥。現在,女兒和正常孩子一樣健康了!
網友立青:
淇淇在省醫出生的,有先心比較輕的一種--動脈導管未閉,一出生就呼吸困難,進了NICU一個星期,查出來的。當時醫生話自己會閉合的,所以不用擔心。
現在就孩子快21個月了,身體都很好,很少病痛,這麼大都只是發過3次燒,感冒過1次。不過,大哭的時候會有摒氣,找過相熟的醫生話她曾經有過先心,所以容易有摒氣綜合症,要我們儘量不要讓孩子大哭。
網友家有乖女:
雙兒出生時也懷疑有先天性心臟病,害得我在被窩裡躲著哭了好多次,後來查實為動脈導管未閉,不過醫生說有些可以三個月後自動閉合,雙兒滿三個月的當天就帶她去醫院做了個心臟彩超,說已經自動閉合了,高興得我差點暈過去。
這類患兒如果沒有嚴重的並存疾病或嚴重的手術併發症,治療後能夠完全達到或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水準。而且近20多年來由於先進的現代檢查技術的發展(如心導管術、心血管造影術、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和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溫麻醉、體外迴圈和心臟外科手術的進展,很多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能得到準確的診斷與根治,部分複雜的心臟畸形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常見先天性心臟病的手術時機
不同類型的先心病手術的時機也不一樣:
房間隔缺損 1歲內有自然閉合可能,1歲後閉合可能性極小,宜在4~5歲左右手術,無症狀和心臟增大者可繼續觀察。 室間隔缺損 小缺損有自然閉合可能,但5歲後閉合的可能性極小,若無心臟增大可繼續觀察。對於大型缺損且常併發肺炎或頑固性心力衰竭的患兒,宜儘早手術。 動脈導管未閉 分流量小的患兒可擇期手術或介入治療,一般3歲左右。分流量大的患兒一經確診,無論任何年齡可先結紮。 法洛四聯征 為常見的紫紺型心臟病,在1歲內進行效果較好。但與肺動脈狹窄的程度和位置有關,輕者可適當推後手術時間。 大血管轉位 理想的大動脈調轉術應在出生後2周內進行。 心內膜墊缺損 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和完全型需在1歲內手術。部分型可擇期手術,一般在3歲左右。
先心病患兒術後怎樣護理
患兒術後護理與治療同等重要,好的護理有助於患兒早日康復。
家長在護理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1. 不要觸碰傷口。要保持手術傷口的局部乾燥,儘量少觸碰。道口局部及周圍可能有疼痛、不適,甚至同側肩關節活動不方便,這些都是正常術後反應,隨著時間增長會逐漸恢復。
好的護理有助於患兒早日康復
2. 少食多餐,食物宜清淡、易消化,保證攝入足夠蛋白質、維生素,控制零食和飲料攝入。病症複雜、心功能低下及術後持續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兒應少吃鹽。
3. 避免傷風感冒。術後,患兒的身體會比較虛弱,所以出門最好給患兒帶上口罩避免感染。在出院的前兩周,家長應密切觀察患兒的體溫和症狀,每天測一次體溫,如體溫超過38℃,千萬不能隨意服退燒藥,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4. 充足睡眠有助減輕心臟負擔,儘量讓患兒處於溫度適宜(22℃至26℃)的安靜環境中,避免其情緒激動。前胸正中切口者為防止術後胸骨畸形成“雞胸”,睡時儘量仰臥,少側臥。
5. 控制體重。術後1~3個月內,家長要注意觀察患兒的身體狀況,如有醫囑,定時服藥,注意吃喝的量與尿量要平衡,體重不能增加太快,如有不適,及時去醫院就診。
6. 術後半年內活動要適度,心功能較差、需長期服用強心藥的患兒更要注意。半年後可根據心功能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但別劇烈運動。
7. 每次服用強心藥前測量患兒脈搏數,心率低於70次/分者應停服。
8. 術後定期複查。出院3個月後應到醫院複診,一年後要全面複查,以讓醫生瞭解心功能恢復情況。
父母經驗談
先心病患兒父母經驗談
網友zhenxinsui:
我女兒出生前產檢彩超都正常,但出生時我發現女兒的嘴唇比其他新生兒要暗色些,就問了產房醫生,當時說新生兒的心臟還沒完全發育好,要等幾個月慢慢才長好的。後來就出院回家,過了一個月女兒嘴唇顏色也紅潤了。
大半年後的某一天,因為女兒突然發高燒到39度,到保健院檢查,醫生聽心音有2到3級的雜音,懷疑有先天性心臟病,建議到大的醫院做心臟彩超確定。當時我真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懷著擔憂的心情帶女兒做了彩超,的確是先天性心臟病,而且結果是下腔型大房缺14mm,中度肺動脈高壓,右心房室明顯變大。當時我是第一次瞭解有這種病,千分之3的機會降臨在我女兒身上,我的腦袋完全是一片空白,這麼乖巧的女兒哪能想像會有先心病啊。
經過慎重的考慮與查找資料,我決定讓女兒住院手術治療。幸好手術十分順利,女兒恢復得也很快。手術費用共3.2萬,醫保報65%,自費1.4萬。術後開了1個月的藥,一個月複查彩超正常,停所有的藥。現在,女兒和正常孩子一樣健康了!
網友立青:
淇淇在省醫出生的,有先心比較輕的一種--動脈導管未閉,一出生就呼吸困難,進了NICU一個星期,查出來的。當時醫生話自己會閉合的,所以不用擔心。
現在就孩子快21個月了,身體都很好,很少病痛,這麼大都只是發過3次燒,感冒過1次。不過,大哭的時候會有摒氣,找過相熟的醫生話她曾經有過先心,所以容易有摒氣綜合症,要我們儘量不要讓孩子大哭。
網友家有乖女:
雙兒出生時也懷疑有先天性心臟病,害得我在被窩裡躲著哭了好多次,後來查實為動脈導管未閉,不過醫生說有些可以三個月後自動閉合,雙兒滿三個月的當天就帶她去醫院做了個心臟彩超,說已經自動閉合了,高興得我差點暈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