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了寶寶做全職媽媽真的好嗎?

​為了下一代身心發展而整天呆在家裡的觀念並不成立

美國麻塞諸塞州州立大學的阿模斯特分校, 一位名叫哈威的心理學教授對6000多名3-12歲兒童的行為、在校學業表現和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長期追蹤調查後發現:家庭生活品質、親子關係等對小孩身心發展的影響程度甚于母親是否外出就業, “三歲前母親在外工作的小孩和生下就由其母親照管的小孩, 兩者的身心發展、語言能力及學業表現等並無明顯差異”。

親子陪伴的效果, 並不完全取決於陪伴時間的長短, 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陪伴的品質。

Advertisiment
想要照顧好寶寶, 媽媽自己首先要身心健康, 具有積極飽滿的生活狀態。

本期專家:趙紅梅

花生米2分鐘育兒第3期

數說育兒

職場媽媽和全職媽媽兩種不同的陪伴方式, 各有利弊, 下面就由資料來告訴你真相。

權衡得失自己選擇

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各有得失, 小編來給媽媽代言。

3%的媽媽任性全職到底

真心佩服3%的媽媽, 特強大特理(you)想(qian)。 近4成的媽媽在產假結束後會回歸職場;選擇7-24月返回職場的媽媽占整體比例的38%, 呈明顯遞減趨勢, 這部分麻麻主要是為寶寶的天然口糧的大事而儘量堅持, 在24個月以上出現了一個小高度, 很多麻麻希望陪伴寶寶到早脫或入園階段。

我好寶寶更好, 真沒裝

帶娃超級累還沒個人時間,

Advertisiment
但這並不是麻麻們返回職場的決定因素, 45%媽媽們回職場最大的決定因素是提升自己和一個快樂自信的狀態, 此資料一方面表明全職久了容易低迷抑鬱, 另一方面符合馬婁斯需求層次理論。 另外超過3成的媽媽返回職場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為寶寶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 不論是長期疲憊需要的緩解, 提升自己的狀態還是對經濟的考量, 並不影響媽媽對寶寶愛的品質。

4小時以上敢情你是時間魔法師

國外某研究在調查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統計表明:全職媽媽的陪伴時間僅多出1.5小時。 雖然職場媽媽的時間被工作分割了, 並過多沒有妨礙她們和寶寶的相處。

為何照顧寶寶的那位問題多

超過3成的媽媽認為最大的困擾是照顧寶寶的那位不用心或用錯心,

Advertisiment
這裡排除媽媽照顧寶寶都是按頂級標準執行的, 主要還是隔代育兒理念的衝突。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排在第三的居然是媽媽們因為工作不能陪伴寶寶的虧欠感――每一個媽媽都很在乎我們是否做到一個媽媽應該做的。

親密就要肢體接觸

實踐證明, 不解釋。 一個關於保溫箱新生兒撫觸的實驗:研究人員若只是讓護士按時提供給新生兒所需的牛奶, 不和他們有任何接觸, 寶寶就不會生長, 但是如果每次餵養的時候抱起寶寶進行15分鐘的撫觸寶寶的生長表現會非常明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