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二寶比大寶精?

近幾年, 生二胎的越來越多了, 在社區裡經常可以看到以前帶著孩子散步的媽媽, 突然就懷孕了, 一段時間不見, 二娃就推在嬰兒車裡了。 看別人的孩子總是長得很快, 一些平時熟識的媽媽, 眼看著二娃都快一歲了, 媽媽們經常帶著娃聚在一起聊天, 然後就發現, 二寶普遍都比老大精、早熟。

這種差別比較明顯的是1歲多的孩子, 如果是老大, 媽媽帶著去看病或者打疫苗, 孩子幾乎從頭哭到尾, 巴在媽媽身上不肯下來(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樣), 不管怎麼哄都無法撫慰他們害怕的心靈。
而後面帶著老二去,
Advertisiment
也許剛開始會有點哭鬧, 但一下就能安撫好, 而且很多孩子一點都不鬧。
1歲左右的孩子已經知道害怕, 但又不知道怎麼去評價外界事物將對自己造成多大的傷害, 所以在未知的事情面前拼命哭鬧是很正常的, 而且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顯著特點, 但二寶明顯要比老大“早熟”。
再聽媽媽們一說, 都一致認為:二寶比老大精。 除了在人際交往方面, 在其他智慧方面的發育都顯得比老大要早一些。
同樣的家庭, 同樣的撫育者, 為什麼孩子也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仔細想一下, 二寶生下來的時候, 身邊就有一個比自己大的孩子, 可以成為他學習和模仿的榜樣, 這對二寶的成長也是很有利的。 從另一點來說, 老大獨自享受過一段時間父母的寵愛,
Advertisiment
而二寶自出生就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而恰恰是來自于老大的刺激和競爭促使了二寶的快速成長, 尤其是孩子的社交與語言表達能力。
還有就是以前老一輩人的說法, 老大照書養, 老二照豬養。 其實很多在帶孩子的時候確實是這麼做的, 剛升級為父母, 還帶著喜悅與欣喜, 帶第一個孩子的時候, 特別精細, 事事都親自照料, 唯恐哪一點沒考慮周全。 但有了二寶後, 有了一定的養育經驗, 這些呵護都沒有了, 但少了父母的精細照顧, 反而給了孩子更多自我成長的機會, 孩子的大運動、精細運動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些孩子不得不自己去做的事情, 反而讓他們的四肢更有力, 小手更靈巧。
Advertisiment

由此可見, 那些我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 自認為是給孩子更好的照顧, 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所以, 在日常生活中, 不防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 他們能夠進步得更快。
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
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帶孩子出去玩, 總是把孩子抱在懷裡, 那些在孩子剛會走路時的豪言壯語, “等他會走路以後一定不抱他”, 早已不知忘到哪去了。
孩子學會走路是他大運動發育過程的一個重要標誌, 當孩子學會走路以後要鼓勵孩子自己多走, 也相當於孩子大運動方面的鍛煉與進步。 走得多, 以後學跑、跳等都會比較快, 孩子運動多還能讓孩子好好吃飯, 運動量大, 餓得快, 還怎麼可能挑食呢?
如果出門總是抱著孩子, 孩子走路的機會少了,
Advertisiment
則會導致孩子大運動滯後, 不好好吃飯, 身高體重不達標, 身體素質不好才真的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人際關係
不管是帶孩子出去玩, 還是送孩子上幼稚園, 家長總擔心孩子被欺負。 去公園玩, 看孩子總玩不上想玩的器材, 就代替孩子去和其他小朋友商量;看到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爭搶玩具, 就去幫孩子理論, 但是孩子站在旁邊, 一聲也不吭!
然後慢慢地就會發現, 孩子在家裡倒是脾氣大得很, 但是出門在外就總是被別人欺負。 你再怎麼教孩子在別人來欺負他時學會反抗, 孩子也不懂得, 因為他從來沒有自己去結交過小朋友, 也沒有自己去處理過與其他小朋友的矛盾。
當你慢慢不再干涉孩子時,
Advertisiment
你就會發現, 孩子在處理他的人際關係時, 還是很有一套的。
其他
不要總是給孩子餵飯, 儘管最開始孩子會弄得到處一片狼藉, 但你會慢慢發現, 孩子不再需要餵飯, 地上也不再掉落飯粒。
喝水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拿, 看過太多孩子手一指, 或者什麼都沒說, 家長就拿著水杯遞到孩子嘴邊的情形了。
穿衣服穿鞋, 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 還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 二寶就是在這些細小的生活瑣碎中逐漸勝出了。
如果你在帶孩子的時候, 多給孩子一點空間, 很多事情不必事事躬親, 讓孩子自己去成長, 學會更多的技能, 孩子才能更好的適應以後的生存環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