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嘮叨對孩子的學習方式有損害

學習方式和嘮叨有什麼關係

孩子的學習, 是所有的父母最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據調查顯示, 父母嘮叨的內容裡, 有85%都是關於學習的。 父母嘮叨, 當然是希望孩子能夠專心學習, 提高各項技能。 可是你知道嗎, 嘮叨很容易毀掉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方式。

因為嘮叨很容易讓孩子聽覺模糊、記不住要領、關注力下降。

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方式到底是什麼?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經說過, 教育孩子, 其實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正確的環境。 因為所有的孩子都是帶著一種天然的學習方式出生的。 孩子的天然的學習方式,

Advertisiment
就是利用各種器官對周圍環境進行感知。 比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為什麼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歡把東西放進嘴裡?因為他們想要用品嘗來感知學習手中的物品, 不要小看這個可笑的動作, 它可以幫助孩子瞭解物品的軟硬度、質地、味道。 而這些父母是沒法告訴孩子的。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 他的各種器官都得到了鍛煉, 眼睛、耳朵、嘴巴、手腳等, 都發揮各自的功能, 幫助孩子全面而具體地瞭解周圍的世界。

孩子的視覺、聽覺發育成熟後, 每時每刻都在聽過自己的感官認識這個世界。 既然視覺、聽覺都在説明孩子瞭解這個世界, 為什麼嘮叨反而會損傷孩子的學習方式呢?

孩子雖然已經開始學習說話,

Advertisiment
理解話語的內容, 但是4歲以前的孩子, 都是直觀思維。 所謂直觀思維, 就是你把勺子放在他前面, 告訴他這是勺子, 他才能明白。

隨著直觀思維的發展, 孩子才會在腦子裡有形象思維。 所謂形象思維, 就是孩子學了勺子這個詞彙, 然後你問他勺子呢, 他會在腦子裡形成一個勺子的形象, 然後再根據這個形象在周圍尋找與之相對應的物品。

形象思維的發展過程中, 需要知識的遷移。 比如勺子, 有的是木頭把, 有的是鐵的, 有的是鋼的, 有的是平的, 有的是彎的, 孩子需要把這些東西匯總, 然後給勺子一個準確的定義。

這就已經發展到抽象思維了。 一般的孩子, 到6歲左右, 抽象思維才會萌芽發展。 也就是說, 6歲之前的孩子, 你教育他要分享呀、要孝順啊,

Advertisiment
他都很難理解其中真正的意義, 只能憑本能、憑感知父母的態度來理解。 在孩子6歲之前, 父母要是不斷在孩子面前嘮叨, 孩子只會學會一些重複的單詞, 對他的思維發展是一種阻礙, 尤其是抽象思維的發育, 因為沒有鋪墊很多形象, 會受到阻礙。

那麼6歲之後, 就可以對孩子嘮叨了嗎?也不是, 6歲以後的孩子, 抽象思維還很稚嫩, 而且其發展依然依賴於形象思維的不斷鋪墊。 也就是說, 這時候, 孩子的學習方式, 還是更多地依賴眼睛, 而很少依賴耳朵。 父母做什麼事情, 孩子看在眼裡, 記在心上, 而且很快就會進行模仿練習。 對於父母嘮叨的話語, 孩子可能只是憑本能進行感知, 很多東西都難以理解其中的含義。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