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
人們就不斷地指責“抱孩子”的做法,
說什麼孩子一哭就去抱,
久而久之,
勢必使孩子養成不抱即哭的壞毛病,
因而對於嬰幼兒,
特別是新生兒來說,
應該盡可能少抱,
才不會自找麻煩。
果真應該這樣做嗎?如果是提醒做父母的不要過分溺愛、嬌慣孩子,
或許我們應該接受。
但是如果說這樣做對孩子更有好處,
這就值得懷疑了。
倘若做父母的少抱嬰幼兒或不抱嬰幼兒,
那就將失去或減少對孩子的重要教育內容和方式,
這對於孩子的智力和性格的培養將是極大的損失。
當然,
抱孩子應當講究方法:一是在孩子清醒狀態下抱孩子。
Advertisiment
孩子睡著了而抱他,
就會失去應有的教育意義,
就如我們在對睡著的成年人進行所有的教育一樣,
是徒勞無功的。
而且,
這種做法容易養成孩子睡眠的不良習慣和影響他的睡眠品質;二是抱孩子要注意撫摸孩子的各個敏感的部位。
特別是孩子的手腳,
給予適當的刺激,
抱孩子如抱一塊木頭的抱法,
意義是不大的,
這種抱法不能有效地促進
孩子智力的發展。
同時,
在抱著孩子的時候,
除了通過動作與嬰兒進行交流和教育以外,
還必須運用適當的語言對孩子傳情達意。
由於嬰幼兒還不會講話,
在使用語言與孩子進行交流或者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就應該運用“專門語言”。
Advertisiment
比如:抱孩子看汽球,
就常常運用“球球多漂亮”、“圓圓的、紅紅的”、“風吹來就飄起來了”等等。
以這些簡明輕快的語言指導孩子認識玩具和各種事物。
因此,
為了使嬰幼兒更好地接受智力教育,
不僅應當多抱,
而且要講究抱嬰兒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