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孩子剛上幼稚園的時候會很不適應, 因此會不停地哭鬧, 不肯上幼稚園。 爸爸媽媽以為這是剛開始的不適應而已, 但是時間長了寶寶還是顯得不適應, 也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交往。 為什麼寶寶還不適應幼稚園的生活呢?爸爸媽媽應該如何改善這種情況呢?
孩子為啥還不適應幼稚園?
Q:我女兒3歲8個月, 入園以後就一直哭, 一直到最近才不怎麼哭了。 現在已經入園7個月了, 老師和我們溝通, 說她在幼稚園裡不願意和別人交往。 下午的時間她的情緒和狀態會好一些。 其實她在家裡還是挺愛說的,
Advertisiment
A:學前兒童在幼稚園中表現出諸如哭鬧、不參與遊戲等社會退縮行為的根源在於內心的害怕情緒, 這在兒童成長中是很自然的一部分。 在嬰兒期, 孩子會對噪音害怕, 對失去支持害怕, 對陌生人害怕, 但是這些焦慮會慢慢隨著成長而減弱;到了學前階段, 孩子會經歷對動物、黑暗、暴風雨、受到想像中事物的傷害的害怕。
為什麼孩子不適應幼稚園生活?
為什麼有些寶寶的適應時間會比其他孩子更長一些?
Advertisiment
1.氣質原因有些孩子在面對不熟悉的環境時, 更可能表現為抑制和回避行為, 這和他們的氣質特點有關。 例如:在陌生人面前的過度緊張、羞怯和躲避。 這種由於先天氣質所引起的回避行為會從嬰兒期持續到學前階段, 當孩子對人或環境熟悉之後, 對未知的害怕有時就會消失。 就好像這位寶寶, 她逐漸減少了哭泣, 並且在午覺後情緒狀態較好。
2.依戀關係除了氣質特點以外,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依戀關係如果不夠安全, 或者父母常常批評孩子, 使用強制的方式來控制孩子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孩子在幼稚園中表現得退縮和抑制。
對於這樣的孩子, 家長不妨採取一些策略來鼓勵孩子的社會交往行為,
Advertisiment
1.培養一個優勢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 培養她在某方面比同齡人更具有優勢。 這樣的做法, 一方面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 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孩子吸引同伴的魅力。 比如講故事, 一個會講故事的孩子自然會吸引同學。
2.角色扮演在家裡和孩子一起玩娃娃家, 模擬她在幼稚園裡可能遇到的場景, 並把這些都扮演出來, 這樣可以讓孩子充分體驗各種可能的情景, 一旦這些情景在真實生活中發生, 孩子就不會感覺陌生, 從而警惕與緊張了。
3.回顧一天晚上把孩子在白天發生的事情當故事再講給她聽, 對她的積極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 這樣,
Advertisiment
4.多去戶外經常帶孩子外出, 比如公園、親戚朋友家等等, 出去之前提前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 説明孩子作好心理準備;並告訴孩子怎樣打招呼, 還可以怎樣做等等。
5.避免消極評論一般來說, 父母本身就很容易對自己羞怯的孩子, 給予消極的評論, 比如:“你怎麼膽子那麼小啊?”“這有什麼好害怕的?”其實, 如果用一些更具同情心和建設性的話語會更好, 更有利於促進孩子的交往行為, 比如:“不用擔心, 其他小朋友很願意和你一起玩一玩你的新玩具呢。 ”“你看, 人多一些玩藏貓貓才有趣, 你也去參加吧。 ”“小朋友想你了, 老師也想你了。 ”
小編總結:由於寶寶是第一次離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