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孩子反復患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 俗稱感冒, 是對整個上呼吸道受到感染的總稱。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竇、鼻咽部, 咽部和喉部。 如果是某一部位發炎, 即鼻炎、咽炎或喉炎。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 其中最常見的是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I冠狀病毒、腺病毒等。 這些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占所有上感的90%以上。 另外, 流感嗜血桿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由於多種病毒和細菌都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所以, 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居各種常見病的首位。

Advertisiment
有的孩子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 因此被稱為"複感兒"。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這些孩子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呢?

防禦機能低弱

人體的防禦機能大體分為非特異性防禦系統和特異性免疫系統兩大類。 非特異性防禦系統是指人體的皮膚防護機能, 胃酸的殺菌作用, 鼻腔的過濾吸附作用和肝臟的解毒功能等。 由於嬰幼兒機體尚在發育中, 各種防禦機能還不健全, 比如:嬰幼兒雖然胃內也能分泌胃酸來殺滅細菌和病毒, 但胃酸分泌較少, 酸度也不足。 再比如:成年人的鼻腔有鼻毛可以阻擋部分較大的可吸入顆粒物, 鼻黏膜還能粘附部分細菌或其他顆粒。 但是嬰幼兒不僅沒有鼻毛, 而且鼻腔狹窄, 容易腫脹充血,

Advertisiment
失去防護的作用。 另外, 嬰幼兒的免疫反應較低, 細胞吞噬功能也較弱。

特異性免疫又稱獲得性免疫, 是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到抗原(如細菌, 病毒, 疫苗等)刺激後產生的抗體。 就像注射卡介苗後可以產生抗結核菌抗體一樣。 但這種抗體的產生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孩子出生時從母體中帶來成人的多種特異抗體, 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些抗體逐漸減少, 而孩子自身的抗體合成能力又不足。 例如, 1~3歲的孩子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數量只有成年人的大約到13歲時才能達到成年人的水準。 所以, 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容易發生各種感染性疾病。

營養因素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生長發育較快, 所需的營養物質也較多,

Advertisiment
如果此時營養供應不足或不全面, 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免疫功能, 還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例如蛋白質供應不足時, 可導致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和抗體合成減少:當孩子缺鐵、缺鋅時, 能使抗體合成發生障礙, 使粒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下降, 容易發生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 而且受感染後常常遷延不愈;當孩子體內缺乏維生素, 鈣時, 也會使免疫功能減弱。 當然, 營養過剩時也對免疫功能有影響, 比如孩子過度肥胖時會影響淋巴細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並能使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的功能減弱;鐵和鋅過多時能改變淋巴細胞膜的結構, 從而影響免疫功能的發揮。

環境因素

由於孩子的身材矮小, 吸入的多是離地面1米左右空氣層中的空氣,

Advertisiment
而這個空氣層是可吸入顆粒物、細菌、病毒、汽車尾氣較多的空間。 另外, 如果居室不經常開窗通風, 家庭成員有隨地吐痰的習慣, 居室裝修材料不符合環保要求, 家中飼養貓、狗、鳥等寵物, 也是導致孩子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原因。 曾有這樣一個病案, 一個3歲的男孩, 一年來反復咳喘, 久治不愈, 後來發現家中養了鸚鵡和狗, 停養後, 孩子的咳喘不治自愈。

治療措施不當的影響

近年來, 藥源性疾病的發生率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比如, 濫用抗生素雖然不能直接影響孩子的免疫功能, 但容易造成孩子體內菌群失調, 導致繼發感染;過量使用退熱藥不但會影響肝臟的解毒功能, 有的還可抑制白細胞的黏附吞噬功能;呼吸道感染後不恰當地使用鎮咳藥,

Advertisiment
可影響痰液和細菌的排出。 有的孩子患有慢性扁桃體炎得不到徹底治療, 扁桃體已成為細菌潛伏, 隱藏的窩點;孩子患有中耳炎、慢性腎炎、心肌炎、糖尿病、貧血、消化不良等疾病不能及時徹底治療等, 都是導致孩子抵抗力下降, 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