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稚園了, 可是突然老師說, 孩子在學校欺負同學, 怎麼會這樣, 孩子並沒有說, 問孩子, 孩子也是撒謊, 怎麼孩子會出現老師面前一套, 家長面前一套做法呢?在不同的環境表現的不一樣的原因是什麼?分析起來, 其實家長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視, 有的時候, 正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式, 才導致了孩子這樣的表現。
每個孩子自尊心很強, 同伴在一起, 誰也不甘落後, 尤其是當教師表揚某個幼兒時, 就會激起其他孩子的表現欲望, 在教師的正確引導、積極鼓勵下,
Advertisiment
孩子在幼稚園和在家表現不一樣家長應該怎麼辦?
第一、正確地愛孩子, 不要溺愛孩子。 溺愛孩子, 對孩子無原則地遷就, 從家長本意來說是愛孩子, 可實際上卻害了孩子。 由於溺愛, 造成孩子的過分依賴, 孩子本來稍加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卻讓父母代替, 從而養成了任性、唯我獨尊的不良習氣。
Advertisiment
第二、爸爸媽媽不要事事都包辦代替, 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現代獨生子女家庭中, 年輕的父母容易認為自己的寶寶年齡小、能力差, 因此吃飯穿衣都不讓孩子動手, 一切代勞;或者害怕讓孩子自己做事會惹出許出麻煩, 越幫越忙, 所以為了省時省事, 就事事包辦。 這樣做一方面影響了孩子很多能力的發展, 另一方面滋長了孩子過分的依賴心理, 使孩子缺乏進取心。 爸爸媽媽們要注意, 寶寶自己能做的事, 決不包辦代替, 一定要做到信任孩子, 放開他們的手腳, 並且還要積極為寶寶創造動手動腦的條件,
Advertisiment
第三、採用正面教育的方法, 多鼓勵孩子。 爸爸媽媽可以對寶寶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讓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第四、保證家庭和幼稚園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與幼稚園相互配合, 密切聯繫, 是保證孩子教育一慣性的重要方法。 爸爸媽媽們要瞭解幼稚園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規, 孩子回到家以後, 也不能放縱, 應儘量按照幼稚園的紀律來約束孩子, 持之以恆, 形成合力, 使孩子把老師、家長的要求變為自覺的行動, 養成有秩序的生活習慣。
第五、利用孩子的心理特點, 請老師幫助教育。 老師在孩子心目中是權威的象徵, 孩子非常期待老師和小夥伴的認可。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在家表現得不好, 爸爸媽媽可以要求老師幫助教育;在小寶寶取得了進步的時候, 哪怕是一點小小的進步, 也可以讓老師知道。 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及時地鼓勵孩子, 如果進步較大的話老師還可以在集體中給予表揚, 這樣可以讓寶寶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這對孩子在家裡養成和在幼稚園中一慣性的良好習慣和優良品格非常有好處。
家長們對“孩子在家和在幼稚園表現不一樣”的看法
1.也許是因為換了環境, 環境的影響讓孩子無所適從, 陌生的幼稚園, 陌生的老師, 畢竟老師不是父母, 聰明的孩子們都知道約束自己的行為了,
Advertisiment
2.家長平時可以多帶孩子串串門, 改變孩子‘門背後的霸王’性格。 讓他多接觸社會上的各種新鮮事物, 使其性格向活潑開朗發展。 舉例方法:週末帶孩子去朋友家表演一個節目, 給予熱烈掌聲鼓勵。 去超市購物, 讓孩子付款。
3.因為寶寶從小就和家裡人呆在一起, 熟悉感太強了, 而且父母的寵愛和學校的教師也不一樣, 在幼稚園裡,老師必竟是陌生的,而且還有很多其他的小朋友也在,寶寶不敢表演是有一種失敗感在作鬼。不用急,在幼稚園的時間長了,這種現像自然就沒有了,父母要隨時能抓住寶寶的心裡狀況。
4.是不是換了環境一下子適應不過來呢,也可能是跟性格有關係的,我們家的孩子也是一樣,在家和幼稚園叛若兩人,在學校很聽話,自己吃飯,回到家又變了另一個樣子,調皮,而且總是不肯自已吃飯。
在幼稚園裡,老師必竟是陌生的,而且還有很多其他的小朋友也在,寶寶不敢表演是有一種失敗感在作鬼。不用急,在幼稚園的時間長了,這種現像自然就沒有了,父母要隨時能抓住寶寶的心裡狀況。4.是不是換了環境一下子適應不過來呢,也可能是跟性格有關係的,我們家的孩子也是一樣,在家和幼稚園叛若兩人,在學校很聽話,自己吃飯,回到家又變了另一個樣子,調皮,而且總是不肯自已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