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孩子沒大沒小沒規矩

也許很多家長都碰到過這樣的情景:當家長要求孩子完成一項任務時, 孩子要麼是不感興趣, 要不就是坐不住, 總是喜歡去干擾別人隨意地亂走, 或是被其他事情吸引;又或是看到孩子的玩具擺放雜亂, 丟三落四, 沒有一絲責任感。

碰到孩子這種自律性差的時候, 我們的父母總是反反復複地用“不准”“不能”等強制命令, 殊不知孩子會因此產生消極情緒, 久而久之就會對家長的話無動於衷, 甚至出現心理反抗的傾向。

因為他還小

其實孩子的這種所謂自律性差是和其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有關的。

Advertisiment
比如, 孩子不能完成一項家長要求的任務, 可能是因為他的肌肉運動缺乏協調動作的能力。 當孩子的這些大、小肌肉動作的協調性有了提高, 他們控制自己的能力也就會有所提高。

好奇心使然

孩子喜歡干擾別人, 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 其實是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以及有好奇心的表現。 家長要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發展特點, 要尊重孩子的這種模仿和好奇的心理特質, 充分地給孩子提供模仿和有新奇感的物件。

讓孩子多多認識事物, 並鼓勵孩子當小老師, 讓孩子享受不斷更新的認知資訊和情感資訊, 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這樣才能有助於家長更好的進行家庭教育, 更有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秩序美感,

Advertisiment
這樣也才能逐步培養幼兒的自主和自律性。

哭鬧成法寶

當家長沒有滿足幼兒的要求時, 幼兒就會經常大吵大鬧, 這說明平時家長對幼兒情緒方面的自我控制的培養並不重視, 幼兒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把哭鬧當成法寶。 因此, 家長要重視在平時的生活中注重關心孩子的情緒問題, 培養孩子的情緒自製。

規則要不要

有很多家長都不重視對幼兒樹立規則的意識, 就算制定了規則的也只是基本停留在幼兒的生理上, 還沒有上升到幼兒的行為品德規則上。 這也是幼兒自律能力發展較弱的原因之一。

幼兒最初的自我控制, 是在外界紀律的制約和成人語言的影響下, 從遵守規則開始的, 因此, 家長在家中應該為孩子制定一些基本的飲食、作息、行為和品德規則。

Advertisiment

責任在哪裡

責任感是自律產生的基礎。 在現代家庭生活中, 孩子普遍都缺乏責任感的培養, 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都是由成人包辦。 即使孩子完成了任務, 家長也會認為那是孩子的一時衝動、好玩而不予重視和關注。 家長的一些消極評價也會讓孩子的失去自信心, 使孩子無法堅持到底, 從而造成了幼兒的任務意識淡薄, 責任感不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