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孩子總能輕易惹我生氣?

丁媽在懷孕的時候看過不少育兒書, 書裡都說面對孩子要溫柔堅定, 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能發脾氣。 但等孩子生下來的以後, 卻發現一直控制著自己的情緒, 時刻保持溫柔堅定, 是那麼那麼難, 孩子輕而易舉就能讓我們「破功」。

也許手機前的你, 跟丁媽有相同的感覺, 那麼不妨一起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吧, 瞭解原因才容易帶來改變。

初為人父人母, 在面對我們的寶貝時,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通情達理、善解人意、溫柔善良。

然而現實卻常常事與願違, 我們的孩子似乎有種超能力, 他們總是能「輕輕鬆松」地激發我們的怒火,

Advertisiment
讓一向沉著冷靜的我們一秒鐘就變得暴躁、抓狂。

這到底是為什麼啊?

為何孩子總是能輕易惹怒我?

1. 我們抱有不合理的期望

也許是因為我們的孩子表現得過於懂事, 會讓我們忘記他們還不過是剛來這個世界上沒幾年的孩子。

我們也許會下意識地把他們當做大人, 以大人的行為標準去要求他們, 以大人的溝通方式和他們說話。

當他們不照做, 或不聽我們話的時候, 我們的期望被打破, 也就會變得格外憤怒。

2. 孩子的行為成為了我們憤怒的導火索

有時候, 真正讓我們憤怒的原因, 也許並不是來自于我們的孩子。

真正的原因, 可能是你今天工作不順心, 可能是與老公吵架了, 甚至也可能只是因為你剛好處於生理期。

Advertisiment

我們的憤怒無處宣洩, 而孩子又剛好做了一兩件我們看不順眼的小事, 這就成了引發我們憤怒的導火索。 我們「一觸即發」, 孩子成了可憐的「替罪羊」。

3. 來自我們自己的童年創傷

在外人面前一向沉著冷靜的我們, 卻在孩子面前變得脾氣暴躁, 有時也是由我們與孩子之間這種特殊的親子關係決定的。

與孩子在一起時, 我們更容易回想起在我們的童年時代, 曾經有過的一些幾乎已經被我們遺忘的、不好的經歷, 比如被父母打罵、遺棄、甚至虐待, 這些過去的經歷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對待孩子的心態。

童年的恐懼和憤怒有時非常強大, 我們自己雖然意識不到這些, 但是當孩子不小心觸碰到我們的傷口時,

Advertisiment
就會不自覺地在孩子身上重複上一代給予我們的教養方式。

我們應該對孩子發脾氣嗎?

當然是, 不應該。

憤怒是可怕的, 伴隨著憤怒而對孩子進行辱駡、人身攻擊, 甚至暴力(包括打屁股)都會對孩子產生持續的負面影響。

研究表明, 遭受身體暴力的孩子在智商、學業表現、社會表現上都會更差, 並且更容易出現藥物濫用、成癮等不良行為, 甚至犯罪行為。

也許有些爸媽說會說:「我的孩子根本不害怕我沖他發脾氣, 他們總是表現出一副不在乎的樣子。 」

其實他們根本不是不在乎, 而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經歷過太多次了, 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 他們開始在你的攻擊和他們自己之間建立起堅實的屏障,

Advertisiment
對你產生了防禦。

長期這樣下去的後果就是, 他以後在需要幫助時, 會更加傾向于向同伴尋求幫助, 而不是你。

你發怒的頻率越高, 他防衛得就越嚴, 怒氣讓你和孩子之間形成了無法跨越的隔閡。

當我們感到憤怒時, 該怎麼辦?

第一步, 壓制你的暴力衝動

當你對孩子生氣的時候, 你可能會控制不住地對他進行各種形式的攻擊, 這種攻擊不僅僅是身體上的, 如打巴掌、打屁股、戳腦門等。 更多的時候還體現在語言上:

否定——你怎麼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不行!

侮辱——你是不是豬啊!

詛咒——你笨死得了!

也許你會認為這只是一時的氣話,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 這卻是最親近的人對自己說出的最惡毒的話。

不要以為孩子還小, 什麼都不懂,

Advertisiment
其實他們都是很敏感的。 他們正處於自我探索的階段, 會根據自己的表現以及他人的評價來整合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所以, 他們也特別在意他人的評價。

而你對你的孩子來說, 就是最最重要的「他人」, 你對他的評價, 哪怕是一句氣話, 也深深影響著他對自己的看法。

和其它情緒一樣, 憤怒確實有其存在的意義。 比如, 它可以讓你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捍衛自己的權利等。 但如果是不加控制的憤怒, 卻會對孩子和家人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所以, 不論當時的你有多麼的生氣, 都請堅決不要使用暴力!

第二步, 給自己冷靜的時間

在發怒的狀態下, 你的任何行為都不可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更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所以當你意識到自己生氣到馬上就要開始沖孩子發火時,就趕快對自己喊一聲「暫停」,花一分鐘時間讓自己冷靜下來。

你可以選擇深呼吸,或者乾脆離開一會兒。等到自己平靜的時候,再來和孩子討論你們之間的問題。

第三步,問問自己為什麼發怒

在憤怒的情緒下所做出的行為一般都是非理性的。當你冷靜下來之後,可以去思索一下,到底是什麼讓你感到如此生氣?你能做些什麼來改變這個現狀?

有時候問題的確出在孩子身上,比如他沒有按時完成自己的作業,或者他總是很拖遝,或者他不尊重你。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你就需要在冷靜的時候,與孩子心平氣和的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意識到自己哪裡做錯了,並和他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有時候,你會驚奇地發現,你的壞脾氣其實另有原因,也許恰恰就是上面那三種原因之一。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當你思考過之後,再回頭看孩子做的事情,就不會那麼生氣了。

第四步,用言語化的方式表達你的憤怒

如果你進行了前三步,卻仍然感到憤怒時(有時候孩子確實會做一些讓我們怒不可遏的事情),你需要通過言語化的方式表達你的憤怒。

所謂言語化的方式,是指我們通過語言向孩子描述我們的憤怒,而非用攻擊性的語言和行為表達。

在言語化表達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評價事件本身,而非孩子。

你可以說:「你今天沒有收拾自己的玩具,這樣做是不對的。」

最好不要說:「你真邋遢,自己的事情都不會自己做。」

2)描述自己的情緒,並給出原因,而非將情緒直接表現出來。

你可以心平氣和的說:「媽媽今天一天干了很多活,很累了,回家看到寶寶沒有收拾自己的玩具,沒有幫媽媽分擔任務。媽媽感到有些難過。」

而不是沖孩子大吼大叫:「你不知道我今天有多累嗎?你就不能讓我少為你操點心嗎?」

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將自己的委屈表達了出來,也讓孩子真正理解了我們生氣的原因。

完成了憤怒溝通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養成更好的習慣了。

所以當你意識到自己生氣到馬上就要開始沖孩子發火時,就趕快對自己喊一聲「暫停」,花一分鐘時間讓自己冷靜下來。

你可以選擇深呼吸,或者乾脆離開一會兒。等到自己平靜的時候,再來和孩子討論你們之間的問題。

第三步,問問自己為什麼發怒

在憤怒的情緒下所做出的行為一般都是非理性的。當你冷靜下來之後,可以去思索一下,到底是什麼讓你感到如此生氣?你能做些什麼來改變這個現狀?

有時候問題的確出在孩子身上,比如他沒有按時完成自己的作業,或者他總是很拖遝,或者他不尊重你。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你就需要在冷靜的時候,與孩子心平氣和的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意識到自己哪裡做錯了,並和他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有時候,你會驚奇地發現,你的壞脾氣其實另有原因,也許恰恰就是上面那三種原因之一。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當你思考過之後,再回頭看孩子做的事情,就不會那麼生氣了。

第四步,用言語化的方式表達你的憤怒

如果你進行了前三步,卻仍然感到憤怒時(有時候孩子確實會做一些讓我們怒不可遏的事情),你需要通過言語化的方式表達你的憤怒。

所謂言語化的方式,是指我們通過語言向孩子描述我們的憤怒,而非用攻擊性的語言和行為表達。

在言語化表達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評價事件本身,而非孩子。

你可以說:「你今天沒有收拾自己的玩具,這樣做是不對的。」

最好不要說:「你真邋遢,自己的事情都不會自己做。」

2)描述自己的情緒,並給出原因,而非將情緒直接表現出來。

你可以心平氣和的說:「媽媽今天一天干了很多活,很累了,回家看到寶寶沒有收拾自己的玩具,沒有幫媽媽分擔任務。媽媽感到有些難過。」

而不是沖孩子大吼大叫:「你不知道我今天有多累嗎?你就不能讓我少為你操點心嗎?」

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將自己的委屈表達了出來,也讓孩子真正理解了我們生氣的原因。

完成了憤怒溝通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養成更好的習慣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