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寶寶經常生病

養生之道網導讀:

為什麼寶寶經常生病?我們現在的生活水準高了, 孩子們吃的不缺了, 然而, 為什麼寶寶經常生病?而我們小時候生活條件不是太好, 卻不經常生病, 是抵抗力強嗎?

Advertisiment

一、為什麼寶寶經常生病

1、塑膠玩具

劣質塑膠玩具裡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 長期接觸鄰苯二甲酸酯會造成生☆禁☆殖☆禁☆器畸形。

替代方案:儘量給寶寶選用一些木質玩具。

2、電器

許多電器, 如電視、電腦和電熱毯, 通常含有溴耐燃劑。 溴耐燃劑釋放到空氣裡, 有可能被寶寶吸入, 而且不易排出體外。 目前, 溴耐燃劑在瑞典等歐洲國家已被禁用。

替代方案:用熱水袋代替電熱毯;把電器搬出臥室, 避免在睡覺時吸入溴耐燃劑。

3、空氣清新劑

空氣清新劑大多含有苯酚。 人體吸入後, 會引發呼吸困難和頭痛, 並刺激眼睛。 皮膚接觸後, 還可能導致脫皮。

替代方案:用自然方法清新空氣,

Advertisiment
如養盆栽植物或擺放柚子皮。

4、漂白劑

大部分漂白劑都含有一種名為次氯酸鈉的化學物質。 它具有很強的腐蝕性, 會釋放出具有刺激性的有毒氣體, 過度接觸可能對肺部和頭髮造成損傷。 漂白劑和氨水(常用于家庭清潔劑)同時使用尤其危險, 因為兩者會發生化學反應, 釋放出氯氣。

替代方案:對於寶寶衣物上難以洗淨的污點, 可以用檸檬反復擦拭。

5、鞋油

鞋油中含有硝基苯, 具有破壞中樞神經系統毒性, 可能會引起頭痛和嗜睡。

替代方案:用棉布蘸橄欖油, 再加幾滴檸檬汁, 塗抹在寶寶鞋子上, 幾分鐘後擦乾淨即可。

6、廁所清潔劑

廁所清潔劑裡通常含有萘。 這種有毒物質會刺激皮膚、眼睛和呼吸道。 大量吸入後,

Advertisiment
寶寶的肝臟和腎會遭到損害。 每次清潔廁所的時候, 要開窗通風, 廁所沒有窗戶的, 要打開排氣扇。

替代方案:將250毫升白醋倒入便池內, 隔天再刷。

7、化纖床單

化纖床單中可能含有甲醛。 這種物質能刺激皮膚和呼吸道, 而且永遠不可能被清洗乾淨。

替代方案:給寶寶使用百分之百純棉的床單。

8、清潔粉

許多用來清潔玻璃窗的清潔粉, 含有特殊的氨氣味。 這會刺激和腐蝕皮膚, 造成眼睛和肺的不適。 長期與氨接觸, 還會造成寶寶肝臟損傷。

替代方案:用兩湯匙的醋, 兌上一升熱水, 再用布蘸濕後擦玻璃。

9、含鎳的珠寶

含鎳的珠寶、首飾可能會造成接觸性皮炎。 替代方案:儘量不要給小寶寶佩戴珠寶飾品, 它們不僅會引起寶寶皮膚炎症,

Advertisiment
小件物品還容易刮傷寶寶或被寶寶誤食。

二、如何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1、保證寶寶的睡眠

睡眠不良會讓體內負責對付病毒和腫瘤的T細胞數目減少, 生病的幾率隨之增加。 專家建議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8~10小時的睡眠, 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 可以讓他白天小睡片刻。

2、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 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 上學、外出時讓孩子背著水壺, 車上隨時放一瓶水, 讓喝水成為一個好習慣。

3、多與其他孩子接觸

通過接觸其他孩子, 暴露在感染原下, 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反應, 增強他的免疫系統, 降低對過敏原起反應而引發氣喘的機會。

4、補充必需脂肪酸

它能提供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決定細胞膜的流動和彈性,

Advertisiment
對免疫細胞非常重要。 人體無法自行合成, 只能從天然食物包括海鮮、蔬果中攝取, 如鮭魚、鯡魚、沙丁魚等深海魚;胡桃、杏仁等堅果;亞麻仁油、葵花油、紅花籽油內也含有。

5、多吃蔬菜和水果

蔬菜含有大量維生素、纖維素和微量元素, 吃蔬菜過少的孩子, 其免疫力和健康水準會迅速降低。

三、孩子生病時, 家長應該怎樣做

1、先看醫生後用藥

許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打噴嚏、流鼻涕, 就認為孩子感冒了, 拿出家裡常備的感冒藥給孩子吃;一遇到孩子發燒就給孩子吃消炎藥, 也不分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 如果吃藥後病情好轉還可以, 但有些情況下是越吃越嚴重, 等到去醫院時已經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因此孩子生病, 應先看醫生後用藥。

2、別擅自減藥或換藥

不少家長在看到孩子的病情穩定後,就喜歡擅自減藥或停藥,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尤其是對於發燒的孩子,體溫正常後,父母更需要注意的是炎症的控制情況,不然,停藥後可能引起疾病復發。還有一種情況是藥物的初步效果不明顯,父母們往往就會開始懷疑藥物的療效,其實不少藥物尤其是治療慢性病的藥物,如抗癲癇藥等,往往需要觀察幾個星期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因此,醫生在用藥時一定會向家長清楚地介紹藥物的療程,家長有問題也需要及時諮詢醫生。

3、別急著換醫生

孩子病了,父母不要指望孩子吃一兩次藥,就能馬上痊癒。有時孩子看病時是疾病初發期,吃藥後症狀也可能加重。但有些父母就認為是醫生的水準不高,用藥不好,於是就想著換其他醫生再看。在門診中就常遇到這種父母,帶著孩子到處求醫卻哪個醫生也不相信。其實,對於這種情況,父母正確的做法是及時去找原診的醫生複診,向醫生詳細說明孩子的疾病發展情況,積極配合醫生的診療。若沒有異常情況,應按醫囑治療,耐心等待疾病好轉。

4、不要一味追求好藥或貴重藥

有個別家長帶孩子來看病,開口就要求給孩子用好藥,不管多貴都可以。但藥物是有特殊性的,一般用量大的藥多是久經考驗的,效果和副作用都是被反復驗證,往往性價比較高,而且,一般的疾病最好也不要用特殊的或者過於貴重的藥物,否則在出現特殊疾病的情況下,藥物的選擇餘地就比較小。

5、對異常情況不要麻痹大意

很多疾病在早期是可以治癒或預防的,如新生兒黃疸、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等,但一旦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就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如:聽力障礙、智力低下、腦出血等。由於這些是比較專業的問題,而且時效性很強,因此,就必須和醫生一起,從孩子出生起就進行完整的出生後保健,切不能掉以輕心。

應先看醫生後用藥。

2、別擅自減藥或換藥

不少家長在看到孩子的病情穩定後,就喜歡擅自減藥或停藥,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尤其是對於發燒的孩子,體溫正常後,父母更需要注意的是炎症的控制情況,不然,停藥後可能引起疾病復發。還有一種情況是藥物的初步效果不明顯,父母們往往就會開始懷疑藥物的療效,其實不少藥物尤其是治療慢性病的藥物,如抗癲癇藥等,往往需要觀察幾個星期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因此,醫生在用藥時一定會向家長清楚地介紹藥物的療程,家長有問題也需要及時諮詢醫生。

3、別急著換醫生

孩子病了,父母不要指望孩子吃一兩次藥,就能馬上痊癒。有時孩子看病時是疾病初發期,吃藥後症狀也可能加重。但有些父母就認為是醫生的水準不高,用藥不好,於是就想著換其他醫生再看。在門診中就常遇到這種父母,帶著孩子到處求醫卻哪個醫生也不相信。其實,對於這種情況,父母正確的做法是及時去找原診的醫生複診,向醫生詳細說明孩子的疾病發展情況,積極配合醫生的診療。若沒有異常情況,應按醫囑治療,耐心等待疾病好轉。

4、不要一味追求好藥或貴重藥

有個別家長帶孩子來看病,開口就要求給孩子用好藥,不管多貴都可以。但藥物是有特殊性的,一般用量大的藥多是久經考驗的,效果和副作用都是被反復驗證,往往性價比較高,而且,一般的疾病最好也不要用特殊的或者過於貴重的藥物,否則在出現特殊疾病的情況下,藥物的選擇餘地就比較小。

5、對異常情況不要麻痹大意

很多疾病在早期是可以治癒或預防的,如新生兒黃疸、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等,但一旦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就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如:聽力障礙、智力低下、腦出血等。由於這些是比較專業的問題,而且時效性很強,因此,就必須和醫生一起,從孩子出生起就進行完整的出生後保健,切不能掉以輕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