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為什麼小孩子愛打人_小孩子愛打人原因

養生之道網導讀:

為什麼小孩子愛打人?幼稚園裡, 培訓班中, 總是會有那麼幾個比較厲害的, 喜歡欺負小朋友, 總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總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有的時候是因為爭搶東西, 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為什麼小孩子愛打人?

Advertisiment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 孩子愛欺負人的原因:

1、嬌生慣養, 過於溺愛

凡事以孩子為中心, 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 使孩子從小形成自私、蠻橫、跋扈的個性, 在與同伴交往中, 忘卻了社會環境的不同, 恃強淩弱, 不能協調同伴間的關係。

2、孩子經常看暴力影片

孩子觀看那些內容充滿暴力的影視片, 不能辨別是非好壞, 模仿片中的暴力動作而欺淩弱小。

3、有的家長在待人接物上態度粗暴, 蠻不講理

有的父母奉行“孩子不打不成人”, 對孩子態度粗暴, 尤其在孩子做錯事後, 不分青紅皂白就大聲訓斥或狠揍一頓。

Advertisiment
這樣不僅不能達到教育目的, 相反在潛移默化中孩子也形成蠻橫、粗暴的品格, 在對待同伴時, 表現出愛欺侮人的錯誤行為。

然後就是, 針對以上情況, 爸爸媽媽應做到以下幾點預防孩子養成壞習慣:

1 、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

做好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教育, 遇事切忌持粗暴、簡單的態度, 要耐心說理, 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別能力

2、樹立良好的榜樣

孩子的許多行為習慣是在家庭中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 所以, 家長要檢點自己言行, 與人為善, 做孩子的表率。

3、禁止孩子看暴力影片

家長應有所選擇地讓孩子看電影、電視, 引導孩子看內容活潑、健康的兒童節目。

孩子的習慣養成與家長營造的環境和家長的教育分不開的,

Advertisiment
很多家庭根本就沒有教育, 孩子只是從家長身上學習待人接物。 這時候獎章就應該做起榜樣。 如果孩子一旦發生了欺侮別的小夥伴, 父母要及時反思, 並立即擔當起教育責任, 並帶孩子當面給受欺侮的孩子道歉, 這是讓孩子懂得如何交往, 並不是丟臉的事情, 若是孩子長大了不知道如何在社會中立足, 家長就後悔莫及了。

寶寶為什麼打人?

寶寶打人其實只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感情。 這種行為叫作攻擊性行為(或稱侵犯性行為), 是兒童社會性發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人生來就具有一種內在的攻擊傾向。 比如嬰兒生氣、情緒發作時, 會把東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 媽媽晚來了幾分鐘, 寶寶會一把推開水瓶……隨著生理、心理的發展,

Advertisiment
如果加以正確引導, 攻擊傾向可以轉化為成長過程中的力量, 轉化為忍耐、堅毅等積極的品質。

什麼是攻擊性行為?

攻擊性行為可以分為兩類:敵意攻擊和工具性攻擊。 敵意攻擊是指有意傷害他人的行為;工具性攻擊是指為達到一定的非攻擊性目的而傷害他人的行為。 例如, 丹丹有意打另外一個寶寶, 惹他哭, 這屬於“敵意攻擊”;如果丹丹在爭奪玩具的過程中打了他, 則屬於“工具性攻擊”。

當出現爭端或為達到某種目的向父母示威時, 兩三歲的寶寶通常採用踢打對手的方式。 隨著年齡增長, 這種身體攻擊越來越少, 會逐漸改為戲弄、奚落、說壞話或叫綽號。 3歲左右的寶寶還不能判斷對方的意圖,

Advertisiment
只是簡單地將使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人和事當成對手。

“打人”會影響寶寶一生!

攻擊性是一種穩定、持續的特性。 研究證明, 3歲時愛打架的寶寶, 5歲時仍然愛打架;6~10歲時攻擊性的多少將預示著10~14歲時打架、嘲笑、戲弄別人、與同伴爭鬥的傾向性。 而且這種穩定性對男孩、女孩都適用。

心理學家對600名受試者進行了長達22年的追蹤研究發現, 無論男性還是女性, 8歲時的攻擊性記錄能有效地預測成年以後的攻擊性行為, 如犯罪、夫妻不和等。 另一項研究發現, 不論男孩還是女孩, 如果10歲左右愛發脾氣, 長大後多與同事關係緊張。 所以, 寶寶攻擊性的強弱將對他的一生產生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