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我們不能容忍孩子像孩子

前幾天, 一名女大學生嫌孩子吵跑過去就踹孩子的新聞已經熱了一波又一波, 人們的評論也是反轉得驚人。 懷著一腔怒火想要人肉女大學生的寶媽, 卻反遭一群討厭熊孩子的人的人肉。 就在人們以為三觀都要被現實震碎的時候, 依然有一群人捍衛熊孩子的權利。 今天, 我們就看看持這種觀點的媽媽們怎麼說。

前幾天的一個視頻, 一條微博, 看得我三觀震碎。

一個是大學女生嫌孩子吵, 走過去踹了孩子一腳, 孩子媽立馬就炸了, 咒駡踢打, 評論裡有孩子的沒孩子的吵得不可開交。

一個是某博主發微博,

Advertisiment
主張效仿自己的美國生物神經學博士朋友給孩子喂安眠藥水, 說公眾場合擾民, 不是孩子無辜, 是家長無恥。

熊孩子熊家長的話題吵吵了好多年了, 我承認自己有孩子前後的態度, 也變化極大。

曾經也在微博天涯看勇鬥熊孩子的帖看得渾身舒暢, 熊孩子, 就該整!尤其是那種無理取鬧動不動就想把別人的愛物據為己有, 而且自家家長還礙于面子皮笑肉不笑的幫腔, “就送他吧, 也不是值錢的東西”, 能不動聲色、不留痕跡地暗暗陰他一回, 確實舒爽。

曾經也是聽到孩子吵就頭疼, 當然不敢起身飛踢, 但儘量躲得遠遠的, 可以理解某些人對熊孩子的憎恨, 沒有來由的大喊大叫和沒有邏輯的情緒崩潰, 我也聽得腎上腺素飆升,

Advertisiment
恨不得揍之而後快。

但自己當了媽媽以後, 我也能理解一點熊家長的感受。

有一次我自己帶紅豆外出, 到了飯點去某餐廳吃飯, 但趕上就餐高峰期, 上菜非常慢, 紅豆又是真的餓了, 坐下沒一會兒就尖叫、拍桌, 要求吃山楂片(出門哄孩子專用)。 然而因為是臨時決定的行程, 我剛好沒帶, 於是她非常生氣, 大鬧。

好不容易熬到了上菜, 但都不合她口味, 我只好再幫她點了個草莓優酪乳, 要了小杯子(很小的陶瓷杯, 沒有兒童杯), 給她倒在裡面喝。

快喝完的時候, 我說, 媽媽給你加點。 並試圖從她手上拿過杯子。

她突然很生氣, 抓著不鬆手, 我想等完全喝不到了再給她加, 就鬆手了。

誰知道紅豆直接手一轉, 將杯子扔到了地上。

Advertisiment

杯子碎成了八瓣, 沒喝完的優酪乳濺到了旁邊人的鞋子上(還好剩的不多), 周圍的目光讓我很尷尬, 感覺不說點什麼都過不去了, 於是開口教訓說, 紅豆不可以, 杯子碎了, 不好。

我忙不迭地道歉, 面紅耳赤的承受周圍人責備的目光, 恨不得能原地消失。

那一次, 我突然很理解在公眾場合大聲吼孩子、打孩子的人, 也許父母本身是不想的, 但周圍人看著, 確實很容易感到壓力。

人在受到壓力的時候, 下意識的做法就是轉移壓力, 不是我的錯, 是孩子的錯, 所以有很多當街管教小孩的, 都可能是當下的環境壓力會讓他覺得, 如果我不說點什麼做點什麼, 別人肯定覺得我特別失敗。

展示性的管教, 是在轉嫁失敗感。 我在紅豆犯熊的當下,

Advertisiment
也是這樣的感受, 我不能當熊媽媽, 那就讓紅豆當熊孩子吧。

壓力之下, 我也會希望我的孩子, 表現得不那麼像個孩子。

孩子有溫和體貼的天使一面, 也有無理取鬧的惡魔一面, 就算是親生父母還有恨的牙癢癢的時候呢, 何況是外人?

父母對孩子不是有著特別的寬容和溺愛, 而是跟非父母比起來, 我們理解孩子的表現, 是在這個年齡段他特有的樣子, 是他沒有隱藏的真實。

紅豆九個月大的時候, 我帶她坐高鐵, 她暈車且鬧覺, 非常崩潰, 我用背帶背著她從車頭走到車尾, 再從車尾走到車頭, 來來回回好多趟, 一路大哭隨行。

我焦慮, 也心疼, 孩子看起來那麼不舒服, 公眾場合的行為守則我也顧不上了, 況且, 我也控制不住。

Advertisiment

乘客肯定是有怨氣的, 誰坐車都不是為了看嬰兒現場哭鬧秀的, 都是想好好休息一下的。 但他們沒有集體投票讓我們下車, 沒有拍下小視頻上網吐槽(也許我也就紅了呢), 我很感恩。

感謝大家的寬容, 感謝大家的理解, 感謝給這麼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不舒服的嬰兒, 一點點可以哭鬧的空間。

一歲以下的孩子頻繁哭鬧, 兩歲以下的孩子頻繁崩潰, 三歲以下的孩子頻繁亂跑, 學齡前的好奇寶寶亂摸亂動, 這些都不是故意熊, 而是孩子的生理心理還沒發育成熟。

他心裡眼裡還沒能容下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還容不下眼前以外的其他事, 是不是給別人帶來了困擾, 他不知道。

不過, 孩子不知道, 他的父母和周圍的人知道。

所以互相之間的這種理解,這些分出來的一丁點寬容,哪怕是盛怒之下窩著火,都能讓小心翼翼的父母少很多心理壓力。

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孩子絕大多數時候,確實是表現得像個孩子。情緒化,大聲哭鬧,無理取鬧,關注不到別人的感受,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他們都不具備表現得像個成熟的文明人的能力,這一點很多人尤其接受不了。

於是也滋生了兩類人:特別怕被貼上熊家長標籤的父母,特別愛貼熊孩子熊家長標籤的圍觀群眾。

於是焦慮的父母甚至會給孩子灌安眠藥水來維持自己在公眾場合的顏面,於是熱心群眾建了#手撕熊孩子#的話題,恨不得替天行道。

他們關心的也不一定是孩子,而更多的是自己,“我是一個善良守法的好公民,不能讓熊孩子毀了我的身份標籤”。

成年人確實是有在公眾場合做個好公民的道德壓力,但這樣的壓力並沒有賦予我們特權,可以傷害孩子的權益。比如提前灌藥,比如拍照曝光,比如當場說教,比如直接上手。

下得去手的人,都是在壓力之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人,而這個被選擇的輕,就是孩子。

輕的是孩子的弱小和無力反抗。

灌藥,無論是威逼利誘還是暴力制服,難度都比灌成年人要小得多,打孩子,無論是身高體重力量對比,成人和孩子都不可同日而語。

這不是維護正義,是以大欺小。

難道不是因為不會有造成實質傷害的反抗,下起手來才格外的理直氣壯?

孩子才無辜呢!

有了孩子以後,我深刻理解了以前嗤之以鼻的一句話,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且大膽猜測一句,網路上鋪天蓋地聲討熊孩子,要手撕熊孩子的人,多半是沒有孩子的,至少是沒有長時間接觸過孩子的。

奇葩說有一集討論的是,不打擾別人是不是美德?

我覺得,主動地、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考慮的不打擾,是美德,但美德是自律的,不是他律的,是不斷追求不斷靠攏的,不是做不到就必須橫加指責的。

這其中的差別,在於是嚴以待人,還是寬以待人。

我做得到,是我的美德,你做不到,並不是你缺德。

熊孩子確實是不對的,公眾場合也確實需要秩序,所有人都該共同維護。

但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他們還處於成長期,還處於學習狀態,還沒有辦法時時刻刻保持成熟的理性,沒有辦法事事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

這些話像極了熊家長給熊孩子找的藉口,但事實,真的就是這樣。

所以互相之間的這種理解,這些分出來的一丁點寬容,哪怕是盛怒之下窩著火,都能讓小心翼翼的父母少很多心理壓力。

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孩子絕大多數時候,確實是表現得像個孩子。情緒化,大聲哭鬧,無理取鬧,關注不到別人的感受,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他們都不具備表現得像個成熟的文明人的能力,這一點很多人尤其接受不了。

於是也滋生了兩類人:特別怕被貼上熊家長標籤的父母,特別愛貼熊孩子熊家長標籤的圍觀群眾。

於是焦慮的父母甚至會給孩子灌安眠藥水來維持自己在公眾場合的顏面,於是熱心群眾建了#手撕熊孩子#的話題,恨不得替天行道。

他們關心的也不一定是孩子,而更多的是自己,“我是一個善良守法的好公民,不能讓熊孩子毀了我的身份標籤”。

成年人確實是有在公眾場合做個好公民的道德壓力,但這樣的壓力並沒有賦予我們特權,可以傷害孩子的權益。比如提前灌藥,比如拍照曝光,比如當場說教,比如直接上手。

下得去手的人,都是在壓力之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人,而這個被選擇的輕,就是孩子。

輕的是孩子的弱小和無力反抗。

灌藥,無論是威逼利誘還是暴力制服,難度都比灌成年人要小得多,打孩子,無論是身高體重力量對比,成人和孩子都不可同日而語。

這不是維護正義,是以大欺小。

難道不是因為不會有造成實質傷害的反抗,下起手來才格外的理直氣壯?

孩子才無辜呢!

有了孩子以後,我深刻理解了以前嗤之以鼻的一句話,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且大膽猜測一句,網路上鋪天蓋地聲討熊孩子,要手撕熊孩子的人,多半是沒有孩子的,至少是沒有長時間接觸過孩子的。

奇葩說有一集討論的是,不打擾別人是不是美德?

我覺得,主動地、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考慮的不打擾,是美德,但美德是自律的,不是他律的,是不斷追求不斷靠攏的,不是做不到就必須橫加指責的。

這其中的差別,在於是嚴以待人,還是寬以待人。

我做得到,是我的美德,你做不到,並不是你缺德。

熊孩子確實是不對的,公眾場合也確實需要秩序,所有人都該共同維護。

但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他們還處於成長期,還處於學習狀態,還沒有辦法時時刻刻保持成熟的理性,沒有辦法事事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

這些話像極了熊家長給熊孩子找的藉口,但事實,真的就是這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