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難快樂?

推薦書目:《給孩子金錢買不到的富足》

推薦理由:

在這個富裕的時代, 衣食無憂的孩子好像卻越來越難以快樂。 他的壓力從何而來?父母的焦慮又從何而來?有著30多年兒童教育研究和心理諮詢經驗的美國親子教育專家瑪德琳·萊文從多年親職教育的研究個案入手, 指出這個時代的家庭面臨的教育挑戰。 對孩子成就的過分要求, 過多的物質給予以及過度保護, 都在無形中剝奪著孩子的內在成長機會。 而給孩子無限度自由、缺乏紀律管束的養育方式 , 又讓養育走入了另一個極端 。

如何幫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識,

Advertisiment
管理情緒, 以及如何給孩子心靈上的滿足, 才是教養的關鍵。 2~17歲各年齡段的教養策略, 自由和規則的把握要領, 教養誤區的判斷分析, 以及父母如何自我成長……這本書如同給了我們一盞明燈, 幫我們在這個充滿浮躁和盲目攀比、跟風的養育迷陣中找對方向。

精彩書摘

學習放鬆、適時放手, 才能幫助孩子發展自我

研究人員發現, 幫助嬰孩和學步中的幼兒建立能力感, 能夠加強他們的認知能力和促進智力發展。

雖然有錢的父母能為孩子提供更廣泛的機會和經驗, 事實上, 與經濟較窘迫的父母相比, 有錢的父母未必更能提供給孩子培養自主和自我效能的心理經驗。 富裕社區常見的那種焦慮、保護過度、期望太高、侵入式的教養方式,

Advertisiment
會令孩子遲疑, 不敢接觸父母口中充滿危險的世界, 結果反而限制了孩子急於想要嘗試新鮮和充滿挑戰經驗的天性。

給孩子一個可以喘息、冷靜下來的“內在家園”

什麼是“內在家園”?顯然不是用磚頭和水泥搭建的, 而是用喜歡自己、接納自己和自我管理的心理建材打造出來的。 這個內在家園的很多層面是在複製母親與孩子間的互信關係, 良好而溫暖的親子關係與愛, 為孩子提供了建築藍圖。 當孩子告訴你“我需要想一下”或“我正在處理這件事”時, 父母只要表示尊重就好, 要避免進一步施壓, 但也要清楚地表明父母隨時都能夠傾聽孩子的需要。

“內在家園”會為孩子提供心理上的空間、機會與舞臺,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嘗試、練習並強化自己的“內在資源”:那些延遲滿足、忍受挫折、自信等內在自製力。

紀律與控制的技巧

這些各種維持紀律的“技巧”, 需要我們由衷地發自內心地與孩子保持慈愛的關係, 否則終將失敗。

厘清“掌握情況”與“掌控”之間的差異行為掌控和心理掌控是目前育兒學術界備受關注的課題。 研究表明, 行為掌控對孩子的發展有正面效應, 是“掌握情況”;心理掌控是真正意義上的掌控, 會讓孩子感覺受到侵擾。

堅定而清楚地闡釋你的權威能維持堅定掌控的父母, 行使家長權威時比較不容易引起衝突, 也更能厘清並且保持親子間該有的分寸。

適當約束, 讓孩子知道你說到做到約束不只是看孩子是否守規則,

Advertisiment
約束是讓“孩子相信大人有能力訂立堅定的規矩, 即使有異議也能夠擺平它以達到目的 ”。

保有彈性, 知道何時該讓步彈性是健康親子關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 它是一種溝通的形式。 父母能夠也應該容忍孩子偶爾犯錯, 但並非意味著完全拋開責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