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會有母乳性腹瀉

母乳餵養引起腹瀉, 可能是母乳中的前列腺素含量較高, 該物質促進小腸平滑肌運動, 增加水和電解質的分泌而產生稀便。 也可能是小兒對乳糖不耐受, 體內缺乏乳糖酶。 乳糖不耐受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可用醋酸鉛法測定患兒糞便中乳糖量以初篩, 再用去乳糖飲食後迅速見效來證實。 出現所謂生理性母乳性腹瀉時不要為了大便成形而改喂牛奶。 嬰兒機體會逐漸適應母乳中的前列腺素, 乳糖酶亦會逐漸發育成熟, 酶活性增加, 就能分解、消化和吸收乳糖, 並隨著增加輔食逐漸好轉。 另外注意小兒不要捂乳☆禁☆頭,

Advertisiment
每側乳☆禁☆房基本吸空後, 如繼續吸吮, 乳汁中脂肪量會增加, 容易引起脂性消化不良, 主張要吸就吸, 不吸就停。 每次10分鐘左右, 飽滿的乳☆禁☆房即可基本吸空。 如正規醫囑確需要“去乳糖飲食”餵養, 其飲食包括:

1)鮮豆漿100毫升加葡萄糖5克代乳, 腹瀉即停止, 但豆漿餵養不宜長期單獨應用, 宜逐步加魚蛋白。

2)米湯180毫升沖調魚蛋白5克, 一般嬰兒每日喂3次。

3)也可用發酵優酪乳。

繼發性乳糖不耐受:主要為個別小兒對牛乳或某些食物成分過敏, 繼發腸道感染後對某些單糖, 雙糖或碳水化合物不耐受。

您還可以點擊瞭解更多母乳性腹瀉相關知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