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吵架, 孩子就特別“懂事”, 這種懂事的孩子更傾向于對自己情緒的“壓抑”, 承擔著敵意的重擔和消極的情緒, 攻擊自身, 又不能表達, 表面上看是懂事的, 其實卻是一種內傷。
一個孩子容易在父母吵架時格外懂事, 也有可能之後格外不懂事。 原因都是一樣, 希望父母關係好起來。 孩子很多時候不完全明白父母為什麼吵架, 但第一反應就會覺得是因為自己。 所以會立刻表現的懂事起來, 希望能改善父母關係。 同時也會害怕父母分開就不要自己了, 更加會表現得懂事來討好。 如果懂事都不管用的話,
Advertisiment
吵架和爭執是不可避免的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認為, 吵架是各種親密關係中的基本活動之一, 是一種談判。 人們通過爭吵來確定自己的人際邊界, 通過生氣的情緒, 來捍衛自己的界限, 例如什麼可以妥協, 什麼不可以妥協。 撇開學術研究來看, 就我們的生活經歷而言, 我覺得應該也很少會有人從來都沒經歷過父母爭吵、爭執的情景,
Advertisiment
不可否認, 吵架對孩子的情緒是有影響的。 心理學家擔心在孩子面前的吵架會給孩子埋下情感心理的問題種子。 更有研究指出, 6-12個月的嬰兒即便在睡著的時候, 大腦都會對憤怒的語調有所反應, 會變得更敏感。
為人父母得學習如何“吵架”
我們往往都是擔心“我們怎麼對待孩子, 要不要緊”?可是基本上很少人會問, “我怎麼對待我的太太/先生, 要不要緊”? 真正影響孩子的不是吵架, 而是吵架的方式。 研究嬰兒依附行為有一個詞叫“工作模式”, 認為孩子的心智有一種他與他母親的工作模式存在, 這個模式可以告訴他,
Advertisiment
假如一個先生不停地貶低他的太太, 那麼他們在一起的話太太就可能看起來很悲哀或者不開心。 如果彼此結婚很久了, 那麼即使他不在, 太太的表情也會看起來很哀怨。 孩子很快就會明白這個關係:父母也有可能是蠻不講理的野蠻人, 用蠻不講理的方式去對待人。 因此, 表面上看似“懂事”, 抑或“暴力”傾向, 都是孩子的一種內在防禦和抵制。
學習如何吵架, 和管理如何爭吵
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是好事情, 但對孩子坦誠是非常重要的, 要讓孩子明白不是因為他, 也不會改變與他的關係, 這是能對孩子做到的最關鍵也是最基本的保護。
最重要的一點是, 千萬不要讓事情演變成和配偶互相大吼大叫或者拳打腳踢的地步。
Advertisiment
有些初入社會的二十來歲的青年偶爾被人背後責駡“不懂事”,
Advertisiment
大多數的經驗統一地表明:“懂事”並不是孩子自身的快樂, 而是麻木的大人御賜的“懂事”。 小孩子為了懂事而懂事絕對是壞現象, 想一想: ——人是在幸福平和、人情豐富的時候思考的多, 還是痛苦壓抑、煢煢獨立的時候思考的多??以我自己喜怒哀樂經驗來看的話, 肯定是後者更惹人自我懷疑、自我否定, 並且要迫使自己做出改變,來盡力避開痛苦的局面。方法各不同,有時候是很壓抑的自我整改,有時候是放手開朗。 所以這種“懂事”,對沒成年的孩子而言,是不斷迴圈的痛苦。希望父母多多關愛過早成熟懂事的孩子,多花時間陪陪他們、多愛他們。
並且要迫使自己做出改變,來盡力避開痛苦的局面。方法各不同,有時候是很壓抑的自我整改,有時候是放手開朗。 所以這種“懂事”,對沒成年的孩子而言,是不斷迴圈的痛苦。希望父母多多關愛過早成熟懂事的孩子,多花時間陪陪他們、多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