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看發燒是怎麼回事
人類, 作為一種恒溫動物, 天然擁有一種體溫調節機制, 叫做“體溫調定點”機制。 在這一機制下, 人體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位於下丘腦。
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智慧空調, 這個空調會設定一個人體的“體溫調定點”, 比如正常體溫為37℃。
如果體溫偏離這個數值, 資訊回饋到智慧空調(下丘腦)上, 它就立刻將體溫與調定點進行比較,
Advertisiment
(就像空調設定室溫的調節目標一樣, 健康狀態下, 下丘腦會自動把體溫的調節目標設定為“37℃”左右。 )
但是這個體溫調定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當我們受到一個致熱原的刺激, 比如細菌、病毒、支原體感染等的時候, 這些病菌, 以及人體細胞為了抵抗病菌產生的很多因數, 會通知下丘腦, 讓它把“體溫調定點”提高, 比如設置成了39℃, 因為它認為人體體溫達到39℃時的代謝才能清除感染、對抗病菌(所以發熱並不是壞事, 是人體抵抗病菌的一種本能反應)。
然而此時, 體溫還處於正常的37℃狀態, 於是就出現了“體溫散熱”的進程。
在這一進程中, 人體會表現為皮膚血管收縮,
Advertisiment
與此同時, 立毛肌、骨骼肌也開始出現顫慄性的收縮, 表現為起雞皮疙瘩、打寒戰等等, 這些其實都是產熱反應, 所有反應的真實目的只有一個, 就是儘快把體溫升到調定點的水準上。
這是發燒的第一個階段——體溫上升期, 也可以叫做“發冷寒戰期”。
我們有時候發燒初期冷得發抖, 恨不得裹上三層被子才好, 就是處在這一階段。
此時, 如果裹上被子能讓你感覺更舒服, 裹上也無妨。 如果你能確認孩子處於這一階段, 也可以給孩子適當飲用熱水;如果手腳很涼的話, 可以在不出現燙傷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