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春節的時候, 親戚帶著孩子過來吃飯, 家裡的氣氛一下子就熱鬧起來。
許久不見的親戚聚在一起, 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孩子, 誇孩子更是常有的事。
這時候有個親戚抱著自家小孩, 一個勁地跟人說:
“你知道嗎?我家的孩子四歲就會說英語了!”
周圍的人一下子起勁, 附和說這個孩子真聰明, 先讓小孩表演幾句, 然後就問是不是報了什麼補習班?
孩子的媽媽一臉驕傲在旁邊, 聽著大夥的誇獎, 笑得眼睛都看不見。
但上了飯桌, 她就笑不出來了。
吃飯時“小神童”當著大家的面鬧起了脾氣, 大聲嚷嚷著:“媽媽你偷吃了我的蝦!”
Advertisiment
看見大家投過來的眼神, 這位媽媽尷尬得恨不得找條縫鑽進去。
原來, 以往每次吃蝦媽媽都是剝給孩子吃, 自己從來不吃, 結果這次吃了一隻蝦小孩就鬧起了脾氣。
慣出來的孩子, 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難以體會他人的心情。
事後孩子的媽媽很沮喪, 說她教會孩子怎樣去背單詞, 卻沒有教會他怎樣去愛別人。
最讓家長心痛的是, 自己把一切最好的東西給了孩子, 孩子卻不懂得給父母一絲的體諒和理解的愛。
這時候另一個親戚突然說:“你家的孩子算是好的, 我家那位就鬧翻天了。 ”
她說以前孩子要什麼, 家裡都會滿足孩子。
特別是自己的老公, 恨不得把整個心肝都給女兒, 自己罵閨女一句, 老公一定最先翻臉。
Advertisiment
結果現在, 孩子拿到手裡的東西就認為是自己的, 別人怎麼勸都不還給人家。
有一回幼稚園裡有個小孩帶個公仔, 女兒看著喜歡就自己搶過來了, 誰說都不願意放手, 非鬧到最後買個一模一樣的公仔去還給人家。
以自我為中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 必然會經歷的階段, 如果缺乏家長的引導就會愈演愈烈。
這件事過後, 她也開始反思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是出現問題。
家裡一直慣著孩子, 結果給孩子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的觀念, 拿不到手就又哭又鬧。
最後她憋出了一個主意, 就是“延遲孩子的滿足感”。
之前孩子想要什麼都會立即給她, 現在媽媽沒說不給她, 但是會想法設法延長孩子的滿足感。
對於孩子想要的東西設置一些障礙,
Advertisiment
一開始儘管孩子不樂意, 但時間久了效果就看出來了, 後來孩子看見喜歡的東西, 已經不會賴在地上鬧著要了。
她表示, 教育就是要家長多花心思, 不花心思的家長, 孩子長歪了真怪不得別人。
02
“奶奶——弟弟他搶我東西!”
女孩在一旁啜泣, 手裡拿著弟弟扔給她的破玩具。
奶奶過來後, 看見孫子坐在地上立馬心疼說:“我的小祖宗你怎麼坐在地上?”
然後板著臉對孫女說:“你怎麼讓弟弟坐在地上的?”
女孩搖搖頭感到很委屈, 斷斷續續表達弟弟搶走了她的玩具, 把自己不要的東西硬塞給她。
沒想到奶奶說, 這怎麼能是搶呢?你弟弟拿東西給你換, 就不是搶!
女孩睜大眼睛, 似乎不理解“強賣強賣”怎麼就合理了?
Advertisiment
“就算是搶——你做大的也要讓著小的, 他是你弟弟, 把東西給他怎麼了?”
慣出來的小孩, 不在乎犧牲別人的利益。
於是在上學以前, 女孩很少擁有自己的“專屬玩具”。 因為只要是她有的, 弟弟總會以各種名義搶過去, 除非家人買了兩個一模一樣的玩具。
如果她覺得弟弟的行為不合理,
家人就會跟她說:
“你是姐姐啊,
姐姐就該讓著弟弟!”
犧牲“一個孩子”的利益去補貼“另一個孩子”, 實際上是慣出一個不懂感恩, 只知道索取的人。
弟弟呢?
他覺得從姐姐那裡索取是理所當然的事, 姐姐的東西也理所當然是自己的, 不管是拿親人的東西, 還是花親人的錢。
他不會去想, 姐姐是否有這個義務做這些事。
那些不思上進,
Advertisiment
只要是孩子, 不管年齡上的長幼之分, 內心都是同樣敏感的。
最好的方式是, 家長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 不刻意偏向哪個孩子, 這樣既不委屈大娃, 也不會嬌慣了二娃。
03
朋友的表妹考上了重點大學, 家人高興得請客三十三桌。
然而開學才半個月, 他們的女兒就可能面臨休學, 一時間整個家庭都愁眉苦臉, 連喜慶都消失了。
一開始, 他們的女兒住進大學宿舍後, 開始又吐又泄, 歇過去了好幾次。
這可愁壞了家裡, 兩地隔著十多個鐘的車程, 一家人跑了好幾趟才弄清了原因。
原來, 女兒從小到大都沒有離過家, 更沒有離開過父母, 突然間的離家讓她產生了心理上的抗拒, 才導致了後來一系列的身體狀況。
可是別人怎麼沒有出現這個狀況?
一問之下才清楚,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被父母一手包辦的——小到吃穿住行,大到各種事情,孩子從來沒有自己動過手。
慣出來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極高。
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學,怎麼能說不上就不上?
最後不得已為之,她的媽媽只能辭退工作,在大學附近租了房子照顧她。
事後媽媽還說,自己之前也考慮辭去工作陪孩子,因為孩子一個人在外太不放心了!
沒想到,她的想法如願以償。
但事情這樣完了嗎?日後孩子工作結婚的問題遲早會到來。
父母嬌慣孩子,實際上是在助長孩子對父母的依賴。
小時候父母對孩子親密,是為了孩子能在有安全感的環境下生活,在羽翼未滿的時候感受家庭的溫暖。
然而老鷹遲早有老去的一天,雛鳥總有起飛的一天。
為了孩子日後能飛得更遠,父母的責任是教會孩子獨立飛翔的能力,而不是讓孩子一直呆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愛不對等,卻還是一如既往地愛著孩子。
可是他們也有愛得不理智的時候,最後過度的寵愛反而變成傷害。
才導致了後來一系列的身體狀況。可是別人怎麼沒有出現這個狀況?
一問之下才清楚,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被父母一手包辦的——小到吃穿住行,大到各種事情,孩子從來沒有自己動過手。
慣出來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極高。
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學,怎麼能說不上就不上?
最後不得已為之,她的媽媽只能辭退工作,在大學附近租了房子照顧她。
事後媽媽還說,自己之前也考慮辭去工作陪孩子,因為孩子一個人在外太不放心了!
沒想到,她的想法如願以償。
但事情這樣完了嗎?日後孩子工作結婚的問題遲早會到來。
父母嬌慣孩子,實際上是在助長孩子對父母的依賴。
小時候父母對孩子親密,是為了孩子能在有安全感的環境下生活,在羽翼未滿的時候感受家庭的溫暖。
然而老鷹遲早有老去的一天,雛鳥總有起飛的一天。
為了孩子日後能飛得更遠,父母的責任是教會孩子獨立飛翔的能力,而不是讓孩子一直呆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為什麼總說孩子慣不得?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愛不對等,卻還是一如既往地愛著孩子。
可是他們也有愛得不理智的時候,最後過度的寵愛反而變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