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霞老師在教“蔬菜”一課時, 發給每個兒童一根蔥和一根蒜, 讓他們仔細地看蔥、蒜的外形:葉子、根部是什麼形狀, 什麼顏色, 再叫兒童把蔥、蒜切斷, 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同。 然後, 她又讓兒童看番茄和黃瓜的外形, 說出他們的顏色, 用手摸, 用鼻聞, 說出它們之間的區別。 通過這樣的教學, 兒童不但能正確地理解詞的意義, 而且也獲得了有關蔬菜的實際知識。 在檢查複習時, 兒童閉著眼睛摸摸蔬菜的形狀, 聞聞他們的氣味都能把它們分辨出來。 這種教學方法, 叫觀察教學。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觀察在人類實踐活動的各個領域中, 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科學研究、生產勞動、藝術創作、教育實踐都需要對所從事的物件進行系統、周密、精確的觀察, 獲得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 從而探尋出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歷史上許多有成就的人, 科學家、革新家、教育家、作家, 都是以具有高度的觀察力而著稱的。 達爾文從小就對大自然有濃厚的興趣, 經過長期的觀察學習, 練出了一種特殊的本領:別人容易忽略的, 他卻看得很清楚。 通過他對大自然的詳盡觀察, 在豐富的科學資料的基礎上創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生物進化論。 佛蘭克林的超群出眾的才能, 在於他看出了摩擦生電和閃電之間的關係, 從而奠定了近代電學的基礎。
Advertisiment
觀察對於兒, 童積累知識, 發展智力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 人們往往把智力發展較高的人叫做“聰明人”, 用“聰明”二字來概括智力, 充分說明觀察力在智慧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為在, 漢語中, “聰明”顧名思義就是月:聰目明, 講的正是觀察力。 觀察力強的學生對事物的感知準確、完整, 在腦子裡儲存的資訊就豐富、深刻;相反, 觀察力差的學生, 儘管他好象在看、好象在聽, 然而看到或聽到的東西卻不多, 甚至是錯誤的。 例如有的高年級學生還分不清“已”和“己”, “礻”和“衤”, 寫起作文來只有幾句乾巴巴的口號, 錯別字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