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說傻孩子最終讓人刮目相看

1800年, 德國哈勒附近的一個叫洛赫的村莊, 出生了一個被認為是癡呆的嬰兒, 他的名字叫威特。 威特的父親卡爾.威特曾悲傷地歎息:“我究竟有何罪孽, 上帝給了我這樣一個傻孩子?”威特的母親也說:“這樣的孩子教育他也不會有什麼出息, 只是白費力氣。 ”鄰居們儘管在口頭上都勸慰他們要“想開點”, 但背地裡也都認為威特是個白癡。

然而, 卡爾.威特畢竟是個有驚人獨特見解的人, 他的信念是孩子必須從嬰兒時期開始教育, 孩子教育必須隨著嬰兒智力曙光的出現開始, 若是這樣, 一般的孩子都能成為不平凡的人。

Advertisiment
他踏踏實實地按照自己的計畫, 對威特進行教育, 結果這個被人嫌棄的傻孩子不久就讓鄰居都刮目相看了。 經過早期教育, 威特8-9歲時已能夠自如地運用德、法、意、拉丁、英和希臘等6國語言, 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和數學。 9歲那年, 他又獲法學博士學位, 14歲不到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 兩年之後又獲法學博士學位, 被柏林大學聘為法學教授。 在其一生的職業生涯中成績顯赫。

卡爾.威特對小威特進行早期教育的原則和方法都寫在一本名為《卡爾•威特的教育》的書中, 這也許是世界上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 可惜的是這本書在當時並沒有被人們所重視, 因為書中所闡述的思想與當時人們的想法格格不入。

Advertisiment

只要教育得當, 孩子包括那些天資並不好的孩子, 都是可以成長的。 卡爾.威特在19世紀初對他兒子的教育證實了這一點, 許多有才能的人的成長過程也證實了這一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