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斌斌今年9歲, 父母非常愛他。 為了斌斌, 父母每天下班就趕回家, 保證讓斌斌每天都能見到父母, 並且夫妻二人每晚必須同時給斌斌講故事, 陪著斌斌, 直到他進入夢鄉。 每天一大早, 夫妻二人必須同時起床, 陪斌斌吃早餐, 一起送他去上學。 有一次, 斌斌想參加學校組織的籃球訓練課, 必須連續六周在週六早上8點鐘到訓練場地, 斌斌父母咬著牙陪他去參加了。 斌斌的需要在家裡總是最先滿足的。 一天, 斌斌從家裡出來玩, 看見媽媽手上提著兩袋東西向他走來。 媽媽看上去有些疲累, 當她看見斌斌時,
Advertisiment
案例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 兒童的成長不是說教出來的, 而是身教出來的。 家長的行為就是孩子模仿的榜樣, 家長透過自己的行為對孩子說話。 斌斌父母的行為在對他說:斌斌的需要是全家最重要的, 爸爸媽媽關心他是天經地義的。 爸爸媽媽的需要是不重要的, 斌斌不必照顧爸爸媽媽的需要。 這樣, 斌斌父母就在培養一個極端自我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 不知道自己必須照顧他人的需要, 也不太可能會和他人和睦相處。
Advertisiment
改進建議
為了斌斌的健康成長, 斌斌父母必須用行動讓孩子明白, 斌斌也需要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滿足父母的需要。 同時, 也要避免使用責備的語言。 最有效的教導方法是:給孩樹立正面的榜樣, 給他們機會操練, 並且對他們進行鼓勵。
1. 告訴孩子你的需要。 斌斌有個同學, 叫小明。 小明的媽媽跟斌斌的媽媽是同事。 小明很想和斌斌一樣, 週六早上8 點去學習籃球。
Advertisiment
2. 讓孩子參加幫助配偶的活動。 如果你的配偶生病了, 在你幫助配偶的時候, 讓孩子在場觀看, 並且分派給孩子力所能及的任務, 使他們加入到幫助父母的行列當中。
Advertisiment
3. 讓孩子參與給配偶送禮物的活動。 例如, 媽媽帶上孩子給爸爸買生日禮物, 媽媽給爸爸挑禮物時, 聽一聽孩子的意見。 同時, 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零用錢給爸爸買一件生日禮物, 用以表達對爸爸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