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說孩子看得清視力未必好呢

相信每—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雙美麗而又明亮的眼睛, 孩子在兩三歲時雖然不會驗視力, 但家長都會觀察他們日常行為以判斷其視力是否正常。

一些孩子在展現自己好視力方面表現得十分出色:天上的星星、遠處的風箏都能看得又準確又清晰, 家長由此高枕無憂了, 原來自己孩子視力這麼好。 但說出來可能父母不相信, 就是這些看遠沒任何問題、數什麼都清楚的孩子, 其中為數不少的人群稍大一點都被診斷出有只眼睛明顯有問題。

醫學上有個概念叫“屈光參差”, 即一隻眼和另一隻眼的視力相差很遠,

Advertisiment
這樣就可能出現一隻眼睛很好用, 孩子用它取代兩隻眼同時看東西的功能, 從而麻痹了家長。

屈光參差不糾正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弱視。 兒童屈光參差尤其是遠視性屈光參差, 應及早全部矯正, 以避免屈光參差性弱視。 屈光參差超過250度(青少年可達300度), 兩眼視網膜影像難以發生融合, 大腦中樞將屈光度高的眼所形成的模糊網膜影像加以抑制, 致使該眼長期被抑制廢用, 形成弱視。

雖然一般認為遠視性更易發生, 度數越高越易發生, 但兒童雙眼視力仍在發育, 所以即使低度屈光參差也能導致弱視。 因為三歲以下嬰幼兒不會表達、也無法測視力, 所以不容易被發現。 加上外觀並無斜視,

Advertisiment
所以屈光參差更不容易被發現。

12歲以下的兒童由於適應能力強, 一般的全矯度數都能接受。 如果屈光參差已形成弱視, 必須在配鏡的同時即時加以其他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