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說小兒的外用藥別隨便抹

給孩子用外用藥, 並非簡單地一抹了之。 孩子的皮膚黏膜嬌嫩, 血管豐富, 有極強的吸收和滲透能力。 給皮膚、鼻腔、口腔黏膜上藥時, 要特別注意選擇藥物的種類、使用劑量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 以避免引起皮膚黏膜損傷或全身毒副作用。 因此, 要遵照醫生的指導使用;如果是自己買藥, 要仔細閱讀說明書。
皮膚外用藥
常用藥:硼酸溶液、百多邦軟膏、艾洛松軟膏、爐甘石洗劑等
夏天孩子最常見的皮膚問題就是痱子。 一般性的痱子不需要特別治療, 只要保持室內清涼通風, 經常給孩子洗澡, 出汗後及時擦掉即可。
Advertisiment
還可以到醫院開些消暑去痱水或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水洗澡。 如果痱子合併感染, 可以塗抹金黴素軟膏、百多邦軟膏。
膿皰瘡是孩子夏秋季常見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皮膚病, 好發於暴露部位如面部、軀幹及四肢。 皰液開始澄清, 隨後混濁、化膿, 破潰後會糜爛。 可用1% 龍膽紫溶液、百多邦或新黴素軟膏外塗。 治療時要注意保護創面, 避免摩擦。
如果孩子出現濕疹, 要先找出致病因素, 以便對症治療。 在紅腫、糜爛、滲液明顯的急性期, 可用硼酸溶液濕敷, 外用氧化鋅油或百多邦軟膏等。 亞急性期治療原則為消炎、止癢, 可選用爐甘石洗劑, 起到保護皮膚、收斂、消炎等作用。 慢性期以止癢、促進真皮炎症浸潤吸收為目的,
Advertisiment
可使用艾洛松軟膏, 但這是皮質激素類藥物, 不宜長期大量使用。
給孩子使用皮膚外用藥時, 要注意以下幾點:
孩子患皮膚病或進行皮膚消毒時, 不宜使用刺激性很強的藥物, 如水楊酸、碘酒等, 以免皮膚發生水皰、脫皮或腐蝕。 要選擇溫和、無刺激性的外用藥。
切忌給新生寶寶使用膏藥之類的硬膏劑敷貼在皮膚上, 否則容易引起接觸性皮炎。
給孩子上藥要遵循“濃度宜低, 用藥次數宜少, 塗藥宜薄”的原則。 大量或大面積使用, 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如過量使用硼酸, 藥物通過皮膚黏膜吸收, 會發生嘔吐、紅斑、驚厥。 皮質激素軟膏大面積外用可能引起全身水腫。
鼻腔滴劑類藥
常用藥:複方薄荷腦滴鼻液、麻黃堿滴鼻液
孩子鼻膜乾燥、鼻子不通氣,
Advertisiment
通常要使用一些滴鼻劑治療。 在使用這些滴劑時, 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鼻膜幹容易引起鼻子出血, 可用薄荷石蠟油滴鼻液, 滴藥時將藥液順著鼻孔內側慢慢流下, 可以起到潤滑鼻中隔黏膜的作用。
謹慎使用麻黃素。 孩子感冒出現鼻塞時, 使用麻黃素類藥物能起到緩解作用。 但孩子對麻黃素很敏感, 如果滴藥過多或過於頻繁, 藥液會通過鼻黏膜吸收, 使孩子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全身發涼、呼吸急促等不良反應。
年齡小的孩子儘量不用滴鼻液。 因為嬰幼兒的鼻黏膜很嬌嫩, 用滴鼻液會刺激鼻黏膜, 導致鼻黏膜萎縮、潰爛。
不管哪種滴鼻液, 都不宜長期使用, 以免產生依賴性, 造成藥物性鼻炎。
口腔黏膜用藥
常用藥:制黴菌素、金黴素甘油、碘甘油等
口腔潰瘍是一種口腔黏膜的感染性疾病。
Advertisiment
由於孩子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建立、皮膚黏膜的屏障功能較弱, 所以容易發生感染, 引起口腔黏膜糜爛、損傷。
如果孩子患鵝口瘡, 可以局部塗抹抗真菌藥物, 如制黴菌素。 具體方法為:將藥物壓碎, 用棉花棒或用紗布包住手指, 沾上藥物後給孩子塗抹口腔, 一天分3 ~ 4 次於飯後使用。 在用藥後30 分鐘內, 不要讓孩子吃任何東西。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潰瘍, 可以給孩子在潰瘍處局部使用抗感染藥物, 如2.5% 金黴素甘油或碘甘油, 這樣能起到止痛、消炎、促潰瘍癒合的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