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 你可能會說, 每天大人在教育孩子, 哪裡輪得到他們來教大人什麼?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產生敏感。 有句話說:“問問孩子們吧, 孩子剛從上帝那裡來, 孩子知道一切。 ”
我們能從孩子身上學到的可太多了, 比如: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不要把自己情緒控制器交給對方:“你不聽話我生氣了!”不能把自己的情感需求建立在對方(朋友、伴侶、孩子)身上:“你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你不聽話就是不愛我。 ”
弄清自己的夢想與別人的責任之間的界限, 不要把自己無法完成的夢想強加給對方:“爸爸媽媽小時候想學鋼琴都沒得學,
Advertisiment
這樣的學習呀, 往往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了。
孩子教給我們――傾聽
能聽懂的, 不一定是合理組織過的語言。
寶寶剛剛出生, 唯有的表達情緒, 或呀呀嗚嗚呼吸和嚎啕地哭――也許是:“媽媽我餓了。 ”“怎麼沒有人來抱我呀?”“我知道爸爸媽媽就在附近, 唔兩聲試試?”“褲子濕了, 黏黏搭搭的不舒服, 唉我還不會控制自己的小便呀!”或者是:“嗯嗯, 吃飽的感覺真不錯。 ”“我害怕, 這……這空間也太大了, 而且, 竟然沒有羊水給人游泳!”“聲音呢?聲音呢?這裡咋這麼安靜呀。 ”
這個時候呀, 排除了尿布濕以及餵奶不足的原因, 媽媽們可以先試試用柔和的話語和寶寶說話:“寶寶呀, 怎麼啦, 哎媽媽在這兒呢。 ”也許寶寶就不“唔”了,
Advertisiment
是呀, 寶寶在表達――但有時候, 不一定是醒了需要人抱, 只是小床和媽媽的肚子環境太不一樣了, 輕微地表示一下訝異。
所以, 聰明的媽媽這個時候學會了傾聽寶寶的表達方式, 他到底要什麼, 是嗚嗚兩聲繼續睡覺;還是不舒服要起來――如果不是, 抱得太快, 會抑制寶寶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能力。
傾聽孩子更深層的感受是指允許孩子充分表露情緒, 直到他平靜下來, 這對孩子很有益。 我們對待孩子的情緒流露的典型反應是迅速採取措施, 幫助他馬上恢復平靜, 但事實是, 當有人給予最起碼的關心、肯定和尊重時, 孩子的情緒流露肯定會改善他的觀察力和自信心。
Advertisiment
於是我們知道:傾聽的意義在於:傾聽對方沒有說出來的話。
孩子教給我們――信任
“寶寶這個別動, 那個別動, 給爸爸拿, 讓奶奶來。 ”
“別添亂”――暗示她肯定會給你添亂, 聰明的媽媽會說:“我知道這樣灑水挺有意思的, 但是我不喜歡, 媽媽有工作需要完成――待會兒再和寶寶玩。 ”
“放學出了校門別亂跑。 ”等於一開始就設定了她會亂跑這個條件。 聰明媽媽會說:“你們校園門口的車一定很多吧, 出門時候咱可一定要小心, 對不對?”
“哎呀, 寶寶不准拿玻璃杯!來, 給你塑膠的。 ”
給寶寶觸摸各種材質(木頭、陶瓷、玻璃、不銹鋼)非常有利於寶寶腦部發育。
誰都可能犯錯誤, 成人摔壞了杯子, 一笑置之, 寶寶摔壞了, 大驚失色,
Advertisiment
聰明媽媽不會在寶寶摔破杯子的時候, 急忙一邊打掃一邊教訓, 而是指給寶寶看:“你看1.杯子不放好會摔壞;2.杯子摔壞了碎片會割傷手, 危險, 不能自己去摸, 要請爸爸媽媽來打掃;3.杯子摔破就不能用了, 很可惜, 所以下次要小心。 ”
給她塑膠杯子, 暗示她得不到信任, 一定會打破杯子, 而塑膠杯子可以隨意敲打摔不破, 也培養了不愛惜物品的習慣。
於是我們知道:信任是放手給孩子生活探索學習體驗的自由。 孩子教給我們――等待“媽媽, 你給我買這個!還有買那個!”“媽媽你馬上幫我蓋上!”“媽媽我要吃蛋糕!”
即時滿足是人類的天性, 你看咱們發明這麼多速食和一次性用品就知道了。
Advertisiment
孩子教給我們――表達
“再這樣……我生氣了!”“安靜!不要吵!”“有什麼好哭的?你就是不堅強的孩子。 ”“你如果不……, 媽媽不喜歡你了。 ”“你愛不愛媽媽呀, 那你怎麼會不按我要求去做呢?”聰明媽媽都知道不懼怕向孩子提出反對, 也坦然接受孩子的反對和不同, 平靜對待孩子的憤怒情緒,如“我愛你,但是你不能以哭鬧來要求我這樣做。”(假如在商場,要求買不在預算的玩具。)
“我知道你很生氣,但還是要把玩具還回去。”(假如和小夥伴起衝突。)
“真令人遺憾,來,讓媽媽好好抱抱你。”(假如丟失了再也無法獲得的東西,或者寵物死亡不可能馬上再養等等。)
除了述說自己的看法,寶寶也應該學會坦然拒絕別人,提出分歧。這是最好的自我保護手段。不害怕別人說不。等孩子成長到擁有朋友/老闆/戀人/同事的年紀,她會明白,即使對方發怒,也不應當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或者過錯,憤怒只是對方內心的感受,不會傷害自己;不能讓對方的怒火指使自己做不情願的事情;不能讓自己的情緒被對方影響,也變得憤怒憂傷起來。
愛是發自內心和順其自然的,不是為了孩子有利於你控制或者達到你未竟的夢想。
於是我們學會:既給同情,又堅持原則,同時也要確認我們的愛。如何賦予孩子強大的內心力量,於是他們能夠坦然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分歧與挫敗。
孩子教給我們――學習
也許你經常看見這樣的場景:來客人了,爸爸說:“寶寶,給叔叔背一下古詩《鋤禾》吧――那《過故人莊》你不是也會背了嗎?”
孩子每學習到一個新東西,就樂得咯咯笑,從來沒有畏難情緒,從不去想,這個課程多難呐――學習語言:呀真好,我又學會了一個詞!我學會了一句話!我會唱歌。學習物理:呀冰塊太熱就融化成水!學習生物:小豆芽長得真快!學習禮儀:嗯得像媽媽那樣與人打招呼,媽媽笑起來真好看。
不要把孩子當成馬戲團成員,讓他們背古詩,背詩,是迷上古詩本身的韻味與學習的樂趣,如果動輒讓孩子把學到的東西用來“表演”,他們會從關心學習本身獲得的樂趣轉移至關心大人的反應。
他們時刻都在學習,而不去懼怕“學習”本身。
於是我們知道:我們以為自己是定本時,歲月總是不停地推出修訂本。保護孩子永遠保持學習的能力,遠比盯著孩子的分數更加重要。
平靜對待孩子的憤怒情緒,如“我愛你,但是你不能以哭鬧來要求我這樣做。”(假如在商場,要求買不在預算的玩具。)“我知道你很生氣,但還是要把玩具還回去。”(假如和小夥伴起衝突。)
“真令人遺憾,來,讓媽媽好好抱抱你。”(假如丟失了再也無法獲得的東西,或者寵物死亡不可能馬上再養等等。)
除了述說自己的看法,寶寶也應該學會坦然拒絕別人,提出分歧。這是最好的自我保護手段。不害怕別人說不。等孩子成長到擁有朋友/老闆/戀人/同事的年紀,她會明白,即使對方發怒,也不應當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或者過錯,憤怒只是對方內心的感受,不會傷害自己;不能讓對方的怒火指使自己做不情願的事情;不能讓自己的情緒被對方影響,也變得憤怒憂傷起來。
愛是發自內心和順其自然的,不是為了孩子有利於你控制或者達到你未竟的夢想。
於是我們學會:既給同情,又堅持原則,同時也要確認我們的愛。如何賦予孩子強大的內心力量,於是他們能夠坦然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分歧與挫敗。
孩子教給我們――學習
也許你經常看見這樣的場景:來客人了,爸爸說:“寶寶,給叔叔背一下古詩《鋤禾》吧――那《過故人莊》你不是也會背了嗎?”
孩子每學習到一個新東西,就樂得咯咯笑,從來沒有畏難情緒,從不去想,這個課程多難呐――學習語言:呀真好,我又學會了一個詞!我學會了一句話!我會唱歌。學習物理:呀冰塊太熱就融化成水!學習生物:小豆芽長得真快!學習禮儀:嗯得像媽媽那樣與人打招呼,媽媽笑起來真好看。
不要把孩子當成馬戲團成員,讓他們背古詩,背詩,是迷上古詩本身的韻味與學習的樂趣,如果動輒讓孩子把學到的東西用來“表演”,他們會從關心學習本身獲得的樂趣轉移至關心大人的反應。
他們時刻都在學習,而不去懼怕“學習”本身。
於是我們知道:我們以為自己是定本時,歲月總是不停地推出修訂本。保護孩子永遠保持學習的能力,遠比盯著孩子的分數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