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說設計培養方案不如養成好習慣

“究竟應該教會孩子們什麼”一直是學前教育界討論的熱門話題。 迄今為止, 仍然有多種聲音存在。 在不同價值觀指導下, 人們會有不同的追求。 為了孩子能夠立足于未來充滿競爭的社會, 許多父母都紛紛行動起來, 對孩子進行越來越正規的“早期智力開發”, 一系列的“課程訓練”越來越早地走進孩子的生活。

為了不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父母們不惜一切代價, 精心為他們設計著各種特長的“培養方案”, 使一些孩子不堪重負, 過早地出現“厭學情緒”。 與其形成鮮明對照的是, 人們忽略了孩子最基礎的能力培養――良好習慣的養成。

Advertisiment
這就使得我們的教育過早地失去了平衡, 使孩子的發展缺乏後勁兒。 在這一階段, 究竟什麼是孩子的“必修課”?什麼樣的能力是能夠支持孩子一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良好習慣的培養就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課”。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良好的生活習慣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開始, 就要注意他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要營造科學的生活環境, 理性地對待孩子的需求。 包括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 科學搭配孩子的飲食, 避免孩子偏食、挑食, 宣導喝白開水, 禁止吃滋補品等等。 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極為重要的。 積極的鍛煉與合理的膳食是孩子健康的物質保障。 父母要避免過度保護孩子, 讓他們從小就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

Advertisiment
成為一個健康的人……這些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是孩子生存發展的基礎。

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文明、積極的生活態度, 良好的行為舉止, 與人和周圍事物良好相處的行為方式, 做事專心, 有始有終……科學研究和事實都表明, 決定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往往取決於人的非智力因素, 如做事有條不紊、誠實守信、細心、耐心、恒心等優秀的品質, 而這些都源於最初步的習慣的養成。 可以說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孩子學會做人的基礎。

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業成功的基石, 喜歡探索、勤於思考的習慣是他們未來創新的基本素養。 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喜歡閱讀、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喜歡提問、喜歡控索、關注周圍生活的變化……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

Advertisiment
從表面上看, 它不如識幾個字、背幾首詩那樣立竿見影, 但孩子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將為他今後的學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自主發展的動力。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有好的環境。 孩子愛學習不是天生的, 而是後天的培養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父母的榜樣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讓孩子專心學習, 父母就要做到專心做事;讓孩子喜歡閱讀, 父母除了為孩子創造閱讀環境, 還要身體力行, 享受閱讀的樂趣;讓孩子做事有始有終, 父母做事就不能輕易放棄, 虎頭蛇尾。 總之,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旗幟,
Advertisiment
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成人必須要“從我做起”。

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 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主要包括禮貌待人、尊重他人、能夠平等地與他人交往, 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這些好習慣的養成關係著孩子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 這也是未來社會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從小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 是孩子社會性發展的關鍵環節。 要讓孩子在祥和的人際環境下大膽地與人交往, 成人要積極鼓勵孩子, 為孩子創造機會和條件。 學前階段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最佳期。 孩子習慣的養成一旦被忽略, 不良的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 克服不良習慣需要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 因此養成良好習慣成為孩子“基礎教育”的重要一課。

Advertisiment

為了不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父母們不惜一切代價, 精心為他們設計著各種特長的“培養方案”, 與其形成鮮明對照的是, 父母們卻常常會忽略孩子最基礎的能力培養――良好習慣的養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