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讓人操心!

其實很多時候, 父母眼裡的不乖, 就是孩子調皮, 有些孩子喜歡惡作劇, 或者脾氣不好, 喜歡打人和扔東西, 於是被貼上標籤。

有的媽媽說反對孩子太野, 希望孩子乖乖地。

每個父母的理念不同, 家庭也不一樣, 我們尊重每一種方式。

但是我們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天性, 認識孩子成長的敏感期, 不斷地自我學習, 做一個好的父母。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網路

但很多的父母不喜歡頑皮淘氣的孩子。 他們喜歡文文靜靜, 乾乾淨淨, 聽話的乖孩子。

於是還真產生了一大批的乖孩子, 他們為了得到父母的表揚, 或者是害怕父母給予的懲罰,

Advertisiment
他們學會討好父母, 將自己真實地感受和情緒都隱藏起來, 儘量讓自己看上去很乖的樣子, 這樣就能得到父母的喜歡和獎勵。

近年來心理諮詢師得到一個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 越“懂事”的孩子, 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長大之後越痛苦。 而那些更加獨立, 自由的孩子, 長大之後心智發展地更加成熟。

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的乖讓他依附父母, 失去自己

有些孩子天性就是靦腆的, 他們在大人面前畏畏縮縮, 哪怕在自己的父母面前都這樣。 他們依附自己的父母或者是長輩, 特別依賴這個人, 一離開就不知所措, 哇哇大哭。

我就見過一個這樣的小女孩, 她是我們那出了名的乖乖女, 從不吵鬧, 安安靜靜的,

Advertisiment
非常聽話。 不過見到其他人, 是從不說話的。 哪怕你擋住了她的路, 她也只是站在那, 用求助的眼神看著她的奶奶, 希望她能幫幫她。

但是一離開她的奶奶, 她就會哭, 而她這樣的性格是不被其他小朋友喜歡的, 所以她總是一個人玩。

還見過一個乖孩子, 他總是依附他媽媽, 不停地要媽媽給他講故事, 不停地找媽媽, 要她陪他玩, 他喜歡控制著母親的行動, 他的媽媽好像他的奴隸一樣, 而他的媽媽好像也很享受這種感覺。

在《童年的秘密》一書裡提到了孩子依附的害處:“孩子就算經常纏著你問‘為什麼’, 看上去是想急切地瞭解一些知識, 但你仔細觀察的話, 就會注意到他們對你的回答並不在乎, 只是喜歡重複地去問,

Advertisiment
他們只是通過這種方式將他們覺得需為自己提供幫助的人留在身邊。

他們甚至願意放棄自己的活動, 服從大人那些無足輕重的命令。 而父母也發現自己能夠用自己的意願來取代這個乖孩子的意願。

就是這樣, 孩子的乖讓他依附父母, 失去自己!這是很可怕的, 會讓孩子習慣父母的包辦, 阻礙孩子心靈的成長。

我們要接納孩子的真實情緒, 他們小小的脾氣, 他們小小的叛逆, 他們的小小的任性, 還有他們的淘氣和尊重他們自己做出的選擇。

我一直沒有很期待小小魚是一個乖孩子, 所以他能自由地將家裡所有的褲子都磨幾個洞, 能夠讓他去竄上跳下, 做一些小小的冒險。 讓他自己去做一些選擇, 他還真是一個淘氣包。

Advertisiment

但就是一個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淘氣包, 有時候也會變得支支吾吾。 當他想去吃一個冰棒的時候, 就會變成這樣, 因為他知道吃多冰棒不好, 所以不敢講。

我會鼓勵他自己講出來, 然後給他買一個, 不過會告訴他, 你自己選擇吃的, 肚子疼可要自己承擔, 不要怪我。 真的讓自己的肚子疼一次, 他就會自覺地去自我規避了。

比如有一次他在爺爺奶奶家放肆地吃西瓜, 因為西瓜的問題, 他肚子疼, 又發了一整夜的燒。 他自己知道難受, 現在我請他吃西瓜, 他都會問這個西瓜能吃嗎, 會不會肚子疼?很多時候, 讓孩子去嘗試然後感受後果, 往往比粗暴的禁止有用的多。

我一直沒有希望他很乖, 因為我知道那些“乖”意味著什麼。

Advertisiment

不管如何, 都千萬不要做一個“乖”小孩。

(閱讀更多的親子文章, 請關注公眾號養育男孩, ID: breedboy )

過度的關注, 讓孩子難以呼吸

為了養一個乖孩子, 很多父母是殫精竭慮地關注孩子每一天的成長。

在這種付出和收穫中滿足著, 欣賞著。 渾然不知過度的關注往往適得其反。

親子, 不如遠子!這是家庭治療大師李維榕老師對父母們的告誡。 那些曾密切關注孩子一舉一動, 跟孩子"親密無間"的父母, 常常徹底廢掉了自己的孩子, 讓他們沒法獲得健康的發展, 在心理甚至身體上都變成病號。

為了孩子, 你得有意識地離孩子"遠"一點。

有些孩子, 全天24小時被父母關注著, 很多父母, 恨不得買一個隱形飛機, 全天候跟蹤關注孩子。 美其名曰這是愛, 實際上這樣的愛,讓孩子難以呼吸。

有一個這樣的怪圈,越是負責的父母,就愈會養出不負責任的孩子。越是關注孩子點點滴滴的父母,越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

原因就是父母的過度關注侵佔了孩子的空間,也過度地犧牲了自己的空間。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足夠的心理空間。

很多時候,父母渴望和孩子來一場心靈的交流,卻沒有一個交流的管道。一邊是強烈地想抓住,想給予,想擁抱,一邊是強烈地想逃離,渴望自己的獨立和自由的選擇。

這樣的不對稱,只會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這在孩子處於青少年叛逆期的家庭裡更多。

當然,很多父母都知道要給孩子空間,只是自己身在其中,有一定的盲點,看不到問題。

可能上一分鐘還在談給孩子空間,下一秒鐘又陷入習慣性的關注和指責當中:

“你吃飯能不能有個吃飯的樣子!“

“你是這樣坐的嗎?”

”你不知道多嚼一下嗎?“

……

有些父母,眼睛完全離不開孩子,孩子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逃不過父母的觀察。每個可以教育孩子的機會,他們都不想錯過。

為什麼你的眼睛總盯著孩子的這些無關緊要的問題?

甚至還有直接大打出手的。

一定要給孩子空間,讓他們獨立,不要總想養一個自己覺得乖的孩子,如果孩子總是活在父母的關注裡,那麼他是很難自立的,父母難道要一輩子都這樣嗎?

龍應台在目送裡寫的一段話,為人父母應該常常去回味: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閱讀更多的親子文章,請關注公眾號養育男孩,ID: breedboy )

父母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父母對孩子的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說的太好了,如果父母沒有給自己空間,而是將自己的生活全部綁在孩子的身上,跟孩子說:

”我一輩子就全指望你啦!”

“你爸爸是沒用的了,你就是媽媽唯一的希望”

“沒有你,我都不知道怎麼活下去。”

“我的一切努力,只為了你”

……

這樣的愛是一種綁架,小的時候可能在一時間讓孩子更愛父母,但是等他們長大之後,問題就來了。

因為孩子長大之後,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會去組建自己的家庭,他對愛如何定義,如何輸出,如何感受。都和小時候的經歷息息相關。

很多被愛綁架的孩子,長大後要麼成為一個一味附和的“乖”員工、感情上離不開婆婆的“媽寶男”、生活上完全沒有主見的爛好人、一個心安理得的啃老族。

還有一些孩子,成年後被這種綁架的愛給繼續捆綁,成為一種心理上的負擔,一輩子卸不下來,總覺得自己比父母過的好就有一種負罪感,內疚感。

孩子總是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長大。

給孩子空間,意味著我們要尊重孩子,適當“遠子”,要讓孩子明白,你除了他之外,你也有夢想,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東西。

這樣也是告訴孩子,他也能像自己的父母一樣。也能擁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東西。

當你有自己的生活時,才意味著可以說“不”,還能讓孩子明白自己不能全部依附自己的父母,不能用愛去控制自己的父母。

這樣就是鼓勵孩子的自立,也能避免陷入溺愛之中。

好的父母,如同一個好的老師,要讓自己漸漸成為孩子可有可無的人物。

願你是一個幸福的孩子

願你是好父母

實際上這樣的愛,讓孩子難以呼吸。

有一個這樣的怪圈,越是負責的父母,就愈會養出不負責任的孩子。越是關注孩子點點滴滴的父母,越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

原因就是父母的過度關注侵佔了孩子的空間,也過度地犧牲了自己的空間。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足夠的心理空間。

很多時候,父母渴望和孩子來一場心靈的交流,卻沒有一個交流的管道。一邊是強烈地想抓住,想給予,想擁抱,一邊是強烈地想逃離,渴望自己的獨立和自由的選擇。

這樣的不對稱,只會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這在孩子處於青少年叛逆期的家庭裡更多。

當然,很多父母都知道要給孩子空間,只是自己身在其中,有一定的盲點,看不到問題。

可能上一分鐘還在談給孩子空間,下一秒鐘又陷入習慣性的關注和指責當中:

“你吃飯能不能有個吃飯的樣子!“

“你是這樣坐的嗎?”

”你不知道多嚼一下嗎?“

……

有些父母,眼睛完全離不開孩子,孩子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逃不過父母的觀察。每個可以教育孩子的機會,他們都不想錯過。

為什麼你的眼睛總盯著孩子的這些無關緊要的問題?

甚至還有直接大打出手的。

一定要給孩子空間,讓他們獨立,不要總想養一個自己覺得乖的孩子,如果孩子總是活在父母的關注裡,那麼他是很難自立的,父母難道要一輩子都這樣嗎?

龍應台在目送裡寫的一段話,為人父母應該常常去回味: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閱讀更多的親子文章,請關注公眾號養育男孩,ID: breedboy )

父母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父母對孩子的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說的太好了,如果父母沒有給自己空間,而是將自己的生活全部綁在孩子的身上,跟孩子說:

”我一輩子就全指望你啦!”

“你爸爸是沒用的了,你就是媽媽唯一的希望”

“沒有你,我都不知道怎麼活下去。”

“我的一切努力,只為了你”

……

這樣的愛是一種綁架,小的時候可能在一時間讓孩子更愛父母,但是等他們長大之後,問題就來了。

因為孩子長大之後,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會去組建自己的家庭,他對愛如何定義,如何輸出,如何感受。都和小時候的經歷息息相關。

很多被愛綁架的孩子,長大後要麼成為一個一味附和的“乖”員工、感情上離不開婆婆的“媽寶男”、生活上完全沒有主見的爛好人、一個心安理得的啃老族。

還有一些孩子,成年後被這種綁架的愛給繼續捆綁,成為一種心理上的負擔,一輩子卸不下來,總覺得自己比父母過的好就有一種負罪感,內疚感。

孩子總是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長大。

給孩子空間,意味著我們要尊重孩子,適當“遠子”,要讓孩子明白,你除了他之外,你也有夢想,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東西。

這樣也是告訴孩子,他也能像自己的父母一樣。也能擁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東西。

當你有自己的生活時,才意味著可以說“不”,還能讓孩子明白自己不能全部依附自己的父母,不能用愛去控制自己的父母。

這樣就是鼓勵孩子的自立,也能避免陷入溺愛之中。

好的父母,如同一個好的老師,要讓自己漸漸成為孩子可有可無的人物。

願你是一個幸福的孩子

願你是好父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