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女士的寶寶還不到2歲, 沒有到正常上幼稚園的年齡, 可是她已經打算把她送到幼稚園了。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丈夫遠在國外, 家裡的長輩年邁幫不上忙, 而自己正處在事業的巔峰, 不可能在家照看孩子。
雖然雇了好幾個保姆, 但讓她總也無法放心, 思來想去, 不如索性送幼稚園?決心一下, 她就開始四處打聽, 聽說郊外的一所幼稚園不錯, 收費高也沒關係, 就是交通有點遠。 那就大人辛苦點兒吧?但還沒有一個月程女士就發現問題沒那麼簡單。 為了趕時間, 寶寶叫起得比較早, 稍微吃點東西就開車出發了。
Advertisiment
程女士覺得不是長久之計, 於是決定轉園。 附近社區就有一所幼稚園, 可程女士轉了一圈, 總覺得這裡的環境、玩具和其他硬體比原先那個幼稚園差遠了, 怎麼辦?程女士猶豫不決。
專家點評:
這位媽媽對於幼稚園之外的考慮別太多了, 如:幼稚園的宏觀環境等, 而對自己的寶寶去幼稚園需要什麼可能還不太清楚。
給孩子選擇一所比較好的幼稚園, 讓孩子從人生的起點就接受優異的啟蒙教育, 這對於低齡入園的寶寶尤其重要。 因為, 他們的身心發育程度及適應能力均比正常年齡入園的寶寶要差,
Advertisiment
專家建議:
選擇幼稚園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發展, 所以要結合低齡寶寶的發育特點優先考慮孩子的切身需要和微觀環境, 再考慮宏觀環境。
·最好就近入園
因為, 低齡寶寶的分離焦慮期更長一些, 怎麼克服分離焦慮更是擺在父母面前的一個難關,
Advertisiment
·綜合考慮帶班教師的素質
教師的良好素質是維護寶寶身心健康的天然港灣。 比如, 寶寶所在班級的幾個老師是否擁有愛心和保教經驗, 對父母工作是否熱心, 在帶低齡寶寶方面是否富有經驗等。 像程女士那樣只靠聽說、只憑印象來判斷和選擇幼稚園,
Advertisiment
·接著關注有級類之別的品牌幼稚園
“級”代表硬體水準(即幼稚園設施), “類”代表軟體水準(師資力量和管理水準), 品質最優異的依次是省級示範園、市級示範園和一級一類幼稚園, 其他還有一級二類、二級一類、二級二類, 沒有級類標誌的幼稚園, 說明還沒有通過教委部門的品質驗收。 可見, “級類之別”可以幫助父母判斷幼稚園的綜合水準達到什麼標準。
值得提出的是:父母還應關注一下所選擇的幼稚園在為低齡寶寶入園服務上有沒有特別的投入, 例如:有無經過專門訓練而富有保教經驗的小托班老師;有無適合低齡寶寶身心特點的生活條件和設施, 如床鋪、桌椅板凳、玩具等與寶寶的年齡是否相配套等。
Advertisiment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還會得到這樣的收穫, 為今後為寶寶擇園留下一個伏筆, 那就是, 如果你發現某個級類標準比較高的幼稚園, 但暫時不方便把寶寶送去, 可以考慮過一兩年以後寶寶的身體素質更棒了, 適應能力更強了, 再送寶寶去這些幼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