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何“便便期”的孩子懼怕分離?

孩子對他的便便有一種異乎尋常的熱倩。 這雖然有違於我們的常識, 但卻出自那些最優秀的心理學家的觀察。 這件事讓我們確定, 孩子和我們成人的確很不一樣。

我曾經個過一本小學生科普雜誌的主編。 有一期的封面專題叫做“嗯的沉思”, 畫著一個酷似羅丹的“思想者” 那樣坐著便便的人, “嗯嗯”就是便便時的哼唧。 結果那一期雜誌大賣, 在學校裡掀起了愛科學的熱潮!我們所有編輯都沒想到科學競然可以用這種方式受到追捧。

從此我對便便充滿了敬畏。 孩子活在一個隱秘的“便便世界”裡, 成人對這個世界幾乎完全無知。

Advertisiment
有一次一個小女孩過生日, 我的禮物是一本日本人畫的《大便書》。 參加生日聚會的所有孩子都湊上來圍觀他們癡癡地笑著, 每張小臉都放著光。 我知道他們心裡怎麼想的:居然有人出這樣的書?太好了!終於可以在桌面上說說這個話題了!

沒錯, 我們的生命都曾經歷過這個“便便期”, 但我們像蝴媒一樣, 已經不理解毛毛蟲的喜悅與渴望了。

便便期(1歲3個月~3歲)的孩子最愛說的一個詞就是“我的”。 比如“我的好媽媽”“我的玩具小狗”, 這時的孩子是完全自我中心的, 他有強烈的佔有欲。 他想完全佔有和控制媽媽, 在他的內心世界裡, 他和媽媽是一體的, 永遠不會分開。 有一次我的兩個外甥女問我的孩子毛毛:“毛毛,

Advertisiment
你說兩個姐姐誰最漂亮? ”毛毛不慌不忙地說:“媽媽最漂亮。 ” ——便便期孩子的世界由兩個部分組成, 一邊是我與媽媽, 另一邊是外部世界。 他這麼想有什麼不可以呢?

但是他錯了, 媽媽和他並非一體。 媽媽是要上班的, 於是, 為了不讓媽媽出門, 他無所不用其極。 養育過2歲孩子的父母都會理解, “與媽媽的分離”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創疼。 為什麼這個時期叫做“便便期”呢?因為, 憂心忡忡的孩子發現了一個痛苦的事實:媽媽和便便一樣, 原本都是我身體的一部分, 可是又都無可挽回地要與我分離!

毛毛3歲時, 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出門, 回來時毛毛媽到旁邊雜貨店買東西。 當毛毛回頭發現媽媽不在身後, 突然大哭:“媽媽真的不見了! ”我現在還能清晰地記得他那種絕望的哭腔。

Advertisiment
“媽媽真的不見了”這就是便便期的最大的恐懼, 任憑我怎麼跟他說媽媽三分鐘就回來也沒用。

那麼, 難道媽媽乾脆不出門嗎?

很多育兒專家一味站在孩子的利益上, 他們的觀點是:為了讓孩子得到愛, 父母做出怎樣的犧牲都是應該的。 我不贊同他們的觀點。 其實即便你是全職媽媽, 便便期的孩子還是會整天纏著你。 在生命的這個獨特階段, 他就是要體驗這件事情, 所以你能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讓他感到你愛他, 即便你需要和他分離一小段時間。 如果要去上班, 就平靜而愉快地離開, 並且忽視他的激烈情緒。 如果你真的為此感到內疚, 那就當是在演戲吧, 每個媽媽都是天生的好演員。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