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何孩子的打扮越來越中性

都說“女愛紅裝, 男愛酷裝”, 不過現在一些中學生的打扮, 著實顛覆了這個傳統觀念。 女孩子剪了短髮穿起素色男裝, 男孩又喜歡起了可愛的小飾品。 一些細心的父母不禁疑問, 難道孩子真的渴望變成異性嗎?

生活實例:表兄妹想互換衣服穿

小輝和琳琳是一對表兄妹, 兩個孩子從小一塊長大, 感情好得不得了。 這本來讓雙方父母都很放心, 覺得兄妹倆不會像其他獨生子女那麼孤單。 可是最近, 兩位媽媽卻不這麼想了。 先是琳琳的媽媽發現, 女兒的馬尾辮變成了短髮, 帶她去買衣服, 總是喜歡男款的衣服……而小輝的媽媽也發現,

Advertisiment
原來不怎麼在意穿衣打扮的他, 越來越愛“俏”了。 有一次, 兩個孩子閒聊, 說有機會互換衣服穿穿看……

心理解讀:

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意願

性向不明的裝扮, 總讓人想到性取向的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喜歡“異常”的著裝本來就是他們的特點, 多數孩子其實是通過打扮表達自己獨立的意願。 家長不妨從孩子的打扮, 去瞭解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孩子有孩子的偶像

如今, 像琳琳一樣希望“帥”的女孩有不少, 而稍加瞭解就會發現, 類似中性☆禁☆感覺的偶像如今已比比皆是。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偶像, 對父母認同度高的, 會模仿父母, 如果在家裡找不到想模仿的人, 同齡人都喜歡的偶像, 就成了孩子的模仿對象。

Advertisiment
特別是男孩子, 如果平時不認同父親的男性形象, 更加容易去家庭之外尋找模仿物件。

而模仿正是尋找社會認同的一種方式, 同學朋友都喜歡的偶像, 自己也要用某種方式參與進去, 才不至於覺得自己異于常人。 有時連孩子也意識不到, 自己在模仿和朋友共同的偶像, 只是無意識地被大環境影響。

好奇心和探索欲強

在青春期, 許多孩子都產生過這樣的想法:異性比自己的性別更有優勢, 比如女孩羡慕男孩性格乾脆、灑脫, 而男孩也會希望像女孩一樣, 被關心、被照顧。 想通過異性的裝扮去嘗試做異性的感覺, 這對獨立願望非常強的青少年來說並不奇怪, 獨立是通過探索而來的。 而事實上, 成年後很多人都會感覺到,

Advertisiment
男性和女性的性格並不是對立的, 可以在同一個人身上並存。 所以很多“假小子”隨著年齡增長, 也不再故意模仿男性的裝扮。

通過裝扮宣洩情緒

青春期的孩子, 通常都很衝動, 有很多情緒要發洩。 有的孩子為了反抗家長的管束, 會故意穿一些奇裝異服。 家長不妨先壓一壓自己反感的情緒, 換個角度來看孩子的另類打扮。 如果孩子有情緒發洩不出來, 總會急於找一些方法來表達, 比如穿奇怪的衣服標榜自己很特別, 或者穿大尺碼的衣服來增加安全感。 孩子另類的打扮後面, 一定有不一樣的想法, 家長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想法, 這要比評價他們的穿著有用得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