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何寶寶生病後愛粘媽媽?

前幾天, 堂妹一歲三個月的寶寶生病打針了。 她告訴我, 寶寶病好後, 就一直愛粘著她, 什麼事情都要找媽媽。 寶寶也不像以前那麼有耐心, 什麼事情都要立刻滿足她的要求。 比如, 要喝奶, 就得立刻沖好送到她跟前, 否則就會開始哼唧。 沒生病前, 寶寶不是這樣啊。 儘管知道寶寶生病後會有些鬧人, 可沒想到這麼難“伺候”, 堂妹很累, 情緒也不好。 她問我這是為什麼呢?怎樣才能讓寶寶順利渡過生病後的“粘媽媽期”呢?

寶寶生病後大都偏愛粘著媽媽。 如果只是小病, 不吃藥打針還好一些。 寶寶自己恢復得也比較快,

Advertisiment
看起來一切都還好。 吃藥打針的寶寶往往在症狀消失後, 仍然好像全身都不舒服, 情緒不平穩, 特別愛粘著媽媽。

為何生病後偏愛粘媽媽

原因一, 症狀消失不代表寶寶的身體完全恢復。

雖然病後寶寶的燒退了, 不咳嗽了, 可是身體上的不舒服感還存在。 寶寶需要一段時間休養, 才能恢復到生病前的好狀態一樣。 每個寶寶病的程度不一樣, 體質不一樣, 恢復的時間也不一樣。 媽媽們切記, 不是不發燒了, 就代表寶寶的身體完全恢復了。

原因二, 打針、吃藥讓寶寶體驗到的焦慮與不安。

生病本身就讓寶寶體驗到不安與焦慮, 治病時, 難免要給寶寶吃藥、打針也會給寶寶帶來這樣的感受。 當我們給寶寶一些味道難吃的藥,

Advertisiment
難免要使用各種方法逼著寶寶吃下去。 寶寶體驗到的是從來沒有過的侵入感, 這種侵入代表的是不安全。 打針輸液時寶寶的小手或小腳不能自由伸展, 有的還要在額頭上扎針, 這些都會帶給寶寶不安與恐懼。 病好後, 寶寶仍需一段時間去消化這些不安的感受。 再次確認媽媽不是那個“凶”媽媽, 還是那個溫柔的媽媽。

原因三, 因為對於大部分寶寶來說, 媽媽是他們的重要依戀對象。

當寶寶有不舒適感時, 他們自然會選擇媽媽作為可以安慰他們的人, 所以他們更愛粘媽媽。

原因四, 寶寶生病後, 媽媽更疲勞。

媽媽在心力和體力上付出了很多, 很疲勞, 容易產生情緒波動。 當寶寶在向媽媽尋求安慰時, 也是媽媽需要安慰與支援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此時的媽媽對寶寶的情緒波動也會比較敏感。

怎樣幫助寶寶順利渡過病後的粘人期呢?

TIP1:寶寶生病時, 媽媽保持適度的焦慮感。

適度的焦慮, 有助於媽媽想辦法, 幫助寶寶找到好的恢復健康方法。 太強烈的焦慮感, 會讓自己格外的疲勞, 易煩易怒, 一不留神也會傷到家人。 寶寶會感受到媽媽的焦慮, 也會在心理上擔心媽媽的過度焦慮會傷到自己。

TIP2:因為打針、吃藥給寶寶帶來的不愉快, 要在治病的過程中幫助寶寶化解。

不要訓斥寶寶不聽話、不懂事。 而是要告訴寶寶, 打針會有些疼, 吃藥有些苦, 媽媽知道, 讓語言和事實儘量對等, 不要誇大疼痛與難受的感覺, 儘量減少因為打針吃藥帶來的不安與恐懼。 使寶寶的身體感受和父母的語言一致。

Advertisiment
要多抱寶寶, 給寶寶身體上的安撫。

TIP3:帶寶寶玩溫和的遊戲, 到室外散步。

寶寶在病後恢復期間, 媽媽的陪伴很重要。 媽媽可以選擇寶寶平時愛玩的一些遊戲和寶寶一起玩, 但不要選擇活動量太大的遊戲, 儘量選擇一些溫和的遊戲。 在溫度合適的天氣裡, 也可以帶寶寶的到戶外散步, 和寶寶一起呼吸新鮮空氣, 讓自己和寶寶都可以身心放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