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准媽媽解讀剖腹產的6大關鍵字

當生產時遇到緊急的情況, 為了減少分娩時的意外, 醫生會建議孕媽選擇剖腹產。

生產曾經是女人的一個生死關, 產痛、出血、意外........, 經歷了生產的過程, 就像過了一個鬼門關。 當生產時遇到緊急的情況, 為了減少分娩時的意外, 醫生會建議孕媽選擇剖腹產。 提到手術, 人們都會產生懼怕心理。 其實只要是手術, 就存在著風險, 孕媽咪提前瞭解剖腹產的準備工作, 就會做到心中有數, 才能從容應對。

關鍵字1:配血

輸血前交叉配血試驗是保障輸血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過將受血者的血清與供血者的紅細胞混懸液混合,

Advertisiment
將供血者的血清與受血者的紅細胞混懸液混合, 分別檢查有無紅細胞凝集發生以防止受血者輸血後產生溶血反應, 確保輸血安全、有效。

對大量出血、休克、嚴重貧血等病人, 往往需要進行輸血治療, 但只有血型相同的人之間才能進行輸血。 在血型鑒定的基礎上, 即使受血者和供血者的ABO血型經檢查相同, 在輸血前也一定要進行交叉配血試驗, 以排除其他因素造成配血不合的可能。

愛心TIPS:

* 如原來有輸血史、妊娠史一定要告訴醫生。

* 告知醫生自己的血型, 如原不知血型者應在手術後主動詢問醫生並牢記。

關鍵字2:備皮

對擬行外科手術的患者進行手術區域的體毛清除。

關鍵字3:導尿術

因為子宮位於膀胱的後方,

Advertisiment
如膀胱處於充盈狀態時不僅會引起手術操作不便還易在手術過程中誤傷膀胱。 導尿後會將導尿管留在膀胱內24-48小時以引流尿液, 防止膀胱充盈擠壓傷口而引起傷口疼痛和傷口出血。

愛心TIPS:

* 變換臥位時注意不要壓迫、扭曲導尿管。

* 拔除導尿管後儘早下床活動, 儘量不在床上小便。

關鍵字4:留置針

使用留置針既能避免每日進行靜脈穿刺, 也有利於血管的保護、臨床用藥和緊急搶救, 同時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如今臨床多採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或德國進口的靜脈留置針。

留置針的材質特別柔軟, 對血管的損傷和刺激極小, 行走和活動也很方便, 不會出現普通輸液針容易挑破血管的現象。

愛心TIPS:

* 留置針留置肢體可小幅度活動,

Advertisiment
但應避免過度活動。

* 每天輸液結束後可輕輕按摩手、足, 做手部伸握動作、局部熱敷等以增加血管彈性和血液迴圈。

關鍵字5:麻醉

一般在手術前一天(急診手術除外)麻醉師會與產婦溝通, 瞭解情況, 如是否對哪種藥物過敏、平時有無異常出血像刷牙時牙齦出血等, 告訴你麻醉時的配合方法, 如術後用自控鎮痛泵的話還會告訴你泵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麻醉方法主要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複合麻醉。 剖腹產手術最常用的是硬脊膜外腔阻滯(通常簡稱為硬膜外麻醉), 為局部麻醉法的一種, 即麻醉師在產婦的第3-4節腰椎間隙用腰穿針穿刺後輕輕插入一根硬膜外導管, 然後將局部麻醉藥經管注入到硬脊膜外腔而使手術部位暫時失去感覺,

Advertisiment
但產婦神志保持清醒。

愛心TIPS:

* 在麻醉醫生做腰部穿刺時側臥彎腰, 使腰部儘量後凸。

關鍵字6:鎮痛泵

與傳統鎮痛方式相比, 鎮痛泵具有鎮痛效果好, 用藥量小(只有靜脈用藥的1/10左右), 成癮發生率低等優點, 還可根據每個產婦對止痛的不同需求而靈活搭配藥物, 從而避免止痛程度的週期性變化。

鎮痛泵因所裝的藥物不同而分成硬膜外泵(泵體與麻醉時從腰部插入的導管相連)和靜脈泵(泵體與靜脈輸液管相連)兩種。 通常加入兩種泵內的藥物也會不同, 兩者不能混用。 在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會根據產婦的情況決定選用哪種泵, 然後配好鎮痛藥物並加入泵中。

愛心TIPS:

* 感到疼痛即按鍵給藥而不要等到疼痛劇烈時,

Advertisiment
這樣鎮痛效果更好。

* 使用泵期間, 在翻身、更衣、下地活動時注意防止滑脫或扭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