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找碴兒”, 真的讓父母很頭大。 雖然家長也能多多少少能理解孩子, 但久而久之還是忍不住會動怒。 實際上, 寶寶的每一個負面行為背後都隱藏著極大的心理原因, 如果家長尊重孩子, 用對方法去愛, 瞭解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 就會少一分焦慮與煩躁。
孩子找碴兒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在別處積攢了負面情緒, 沒有機會釋放, 轉而在親近的人面前尋找機會發火;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產生了憤怒或失落的情緒, 以找碴兒的形式發洩, 引起爸爸媽媽關注;經驗告訴他, 只要持續找碴兒,
Advertisiment
孩子找碴兒典型的特點:只針對最親近的人
最親近的人, 一定是讓孩子可以無所顧忌的那個人。 對不太親近的人, 寶寶一般不會採用找碴兒。 因為他很清楚界限, 知道在哪些人面前可以找碴兒, 在哪些人面前不可以。 因此, 在寶寶找碴兒時, 如果能無條件地給予支持, 寶寶就能獲得更多的正能量, 更加健康地成長。
煥煥的玩具被搶走了, 他很生氣。 這個3歲的小傢伙不去追回自己的玩具, 相反, 他立刻沖向媽媽, 舉起小拳頭, 一邊哭, 一邊使勁地捶向媽媽。 媽媽溫和地將煥煥摟進懷裡, 開始跟他共情:“你的玩具被搶走了,
Advertisiment
煥煥很清楚, 搶他玩具的孩子, 他對抗不了, 他的負面情緒無處可去, 於是, 向媽媽發洩情緒就成了最安全的方式。 媽媽全然接納了他的情緒, 沒有因為他打自己而勃然大怒, 煥煥才能更快地平靜下來。 如果煥煥的小拳頭捶向媽媽, 媽媽的第一反應是:“這還了得, 居然把怒火燒到我頭上了。 可不能慣他這毛病。
Advertisiment
寶寶處理負面情緒更有效的方式:學會找碴兒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 他們發洩情緒唯一的方式就是哭鬧。 只有當孩子心智發育到一定階段,
Advertisiment
當然, 傾聽孩子, 允許他發脾氣、大哭大鬧, 不等於我們要放棄原則。 相反, 該堅持的原則, 還是要溫和地堅持。 有的爸爸媽媽可能會懷疑, 如果在孩子找碴兒的時候, 去傾聽他, 允許哭鬧, 會不會助長他這種“壞脾氣”呢?當然不會。 一個情緒被接納的孩子, 他能更多地感受到愛與安全感, 也能更快地平靜下來。 除非我們的接納並非發自內心, 孩子會敏銳地察覺到我們缺乏誠意, 他的鬧騰才會升級。
Advertisiment
為了表達自我意識而找碴兒:寶寶自我控制的需求
當孩子為了表達自我意識而找碴兒, 不願意聽從我們時, 那不過是他嘗試自我控制的一種需求。 只要我們溫和地堅持, 在他認為合適的時機, 他會放棄試探, 欣然接受我們的意見。
媽媽要萱萱去洗澡。 萱萱堅定地回答“不”。 媽媽堅持。 於是, 萱萱開始找碴兒:“我不喜歡我的洗髮液。 ”媽媽:“是嗎?你不喜歡你的洗髮液呀?那我們用香皂吧!”萱萱:“我也不喜歡我的香皂。 ”媽媽:“那我們也不用香皂, 就用清水吧。 ”……
萱萱找了許多的理由來逃避洗澡, 但是媽媽自始至終都不帶情緒與他交流, 既不否定他, 又始終都在堅持洗澡的要求。 萱萱從媽媽的態度裡感覺到了尊重與堅持, 來來回回幾輪之後,可以明顯地看出,萱萱將抗拒轉化成了遊戲。見時機已到,媽媽建議萱萱帶著小海豚一起去洗澡。對抗夠了的萱萱欣然從命。當然,洗澡的時候,他仍然用了洗髮液、香皂,並沒有任何的抗拒,相反,他對洗髮液和香皂生出的泡泡傾注了足夠的熱情。這就是孩子,他抗拒的不是洗澡這件事,他只不過想以他的方式向我們傳遞一個資訊:我要自己作決定,不想被他人控制。只要我們多一點點耐心,多花一兩分鐘等待孩子,他就不會跟我們對抗了。
當孩子學到更好的處理情緒的模式之後,他找碴兒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少,直至逐漸消失。面對孩子的找碴兒行為,只要我們用對了方法,一切都在控制中。
來來回回幾輪之後,可以明顯地看出,萱萱將抗拒轉化成了遊戲。見時機已到,媽媽建議萱萱帶著小海豚一起去洗澡。對抗夠了的萱萱欣然從命。當然,洗澡的時候,他仍然用了洗髮液、香皂,並沒有任何的抗拒,相反,他對洗髮液和香皂生出的泡泡傾注了足夠的熱情。這就是孩子,他抗拒的不是洗澡這件事,他只不過想以他的方式向我們傳遞一個資訊:我要自己作決定,不想被他人控制。只要我們多一點點耐心,多花一兩分鐘等待孩子,他就不會跟我們對抗了。當孩子學到更好的處理情緒的模式之後,他找碴兒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少,直至逐漸消失。面對孩子的找碴兒行為,只要我們用對了方法,一切都在控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