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孩子打造一個幸福空間

打造五感愉悅的家居空間

孩子的成長過程主要是藉由與環境互動去拓展自己的能力, 打造出五感愉悅的環境, 不僅能讓孩子有被愛的感覺, 還能刺激感官與腦部發展。

聽覺最先發展

人類在嬰兒時期, 主要是以聽覺來辨位;到了能爬行、走路的階段, 孩子會開始試著以肢體動作來探索空間, 並用手指或眼神來回應對“方向”的理解;到了牙牙學語階段, 孩子漸漸能用簡單的語彙表示空間中的上、下、前、後、左、右, 甚至講出空間的名稱、敘述空間的色彩與特徵, 進而去使用空間(例如, 學習收玩具)、參與空間活動(例如,

Advertisiment
玩躲貓貓)。

建構環境, 給予刺激

人類大腦的皮質主要由約千億個稱為神經元(Nurons)的腦神經細胞所組成, 這些在中樞神經系統裡的細長樹枝狀神經元, 透過突觸彼此連結(傳遞電子化學訊號)而形成人體密密麻麻的神經元網路, 對於人類感覺與思維的形成十分重要。

雖然寶寶在兩歲前可能都還無法完整使用語言表達, 但是, 只要在嬰幼兒時期, 借由適當環境, 給予五感刺激, 腦細胞的突觸彼此便會多作連結, 對健康成長與聰明學習有很大助益!相反地, 若不刺激這些神經元, 腦細胞突觸將大量萎縮, 造成發展上的遲緩表現。

三大空間

一般而言, 我們可以將居家空間的組成概分為3個主要空間:

1.公共空間:玄關、客廳、餐廳、景觀陽臺等,

Advertisiment
設計上著重於展現屋主對於生活的品味與態度。

2.服務空間:廚房、浴室、儲藏室、工作陽臺等, 設計上著重於空間機能性、安全性表現。

3.私密空間:主臥房、孩童臥房、孝親房、客房等, 設計上著重於空間個性化、舒適性表現。

若從嬰幼兒發展的需要, 做居家設計規畫, 可以讓公共領域與服務空間儘量集中相接連, 並與私領域有區隔。 主動線要以嬰幼兒活動安全、便利為優先考量, 次動線(連結到服務空間等)則以父母便利為准。

配色要領

嬰兒在3個月以後, 漸漸能夠辨識紅、黃、藍、綠等色彩, 以及垂直線、水平線、斜線等圖案, 但嬰兒房的色彩還是以柔和、淡雅的色調來佈置, 較能營造安穩、靜謐的空間氛圍, 也較能安定寶寶與新手父母的情緒。

Advertisiment
2~5歲孩童的臥室, 可以開始嘗試使用輕鬆活潑的色調、圖案, 讓孩子對空間有多元的想像。

室內設計師李曉年(以下簡稱小年)認為, 傢俱與牆面加上天花板最好別選擇統一的主色, 例如, 選擇牆面天花同色系時, 傢俱選擇另一種色系作搭配, 此外, 淡色:暖亮色系以3:1的比例進行配色, 能夠給人最為舒適的視覺效果。

環境空間藝術裝置設計師許書慈(以下簡稱SuZeeHsu)認為, 大面積牆壁最安全的顏色為米白色、黃色、米色, 她進一步說明, 其實, 光是白色就有20多種不同的白;

此外, 黃色系搭配粉紅色系能夠表現活潑的感覺, 等到孩子2歲以後, 也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如何為居家空間增添新意, 帶著孩子自己挑選或決定喜歡的佈置,

Advertisiment
也會讓他們產生成就感!

重新定義客廳

一聽到客廳, 什麼樣的景象浮現在你腦海中?一張華麗的大沙發加上一個大茶几, 氣派的電視主牆, 再配上最新的大型液晶電視或是齊全的影音設備?小年認為, 圍繞著大型電視而發展出來的客廳空間設計, 其實對親子良性互動是有害的, 仔細想想, 家人們是不是習慣了這樣的配置, 都習慣下班後回到房間忙著自己的事情, 變得只有在看電視時, 才會聚集在客廳呢?此外, 客廳也不該是為了招待客人而設計的, 畢竟真正的家庭生活並非每天都需招待訪客。

應設計為起居室

與其稱之為客廳, 不如把這裡視為起居室, 打破慣性思維, 重新思考客廳這個空間的利用,

Advertisiment
更能夠凝聚全家人的感情, 貼近所謂的家庭生活育!換句話說, 就是把家人間的交流放在第一位, 把全家人能夠一起分享的活動, 都設計在這個空間當中, 那麼, 可以怎麼做呢?

方法1:邊桌取代大型茶几

使用實用的機能性邊桌, 取代掉大型茶几, 這麼一來, 不但可以多出更多可利用空間, 再者, 爸媽利用邊桌擺放筆記型電腦上網的同時, 孩子們也可以在一旁專門為他們設計的遊戲角看書、玩玩具, 讓整體空間更有利於全家人交流!

方法2:變換電視位置

電視的功能應該從小孩出生之後被弱化掉, 客廳空間的設計不應該再以電視為中心主軸作延伸, 變換電視的位置, 才不會讓孩子一來到這個空間中, 就習慣性躺在沙發上, 盯著電視看。

方法3:避免3人座沙發

一般人在交談或互動的時候,最習慣也最自然的位置,是兩個人成90度角,3人座的沙發,一坐上去就是習慣直視前方(又是以電視為中心)!因此,小年建議,不如購買兩人座沙發,另外再添購喜歡的一、兩個單人座沙發做搭配,讓家人們來到這個空間坐下時,就能很自然地產生互動與交談。

方法4:電腦擺客廳裡

《教出好孩子的空間規畫術》一書提到,電腦擺在全家人都看得到的地方,家長可以藉此瞭解孩子對哪些網站感到好奇,也可以陪同孩子一起使用,可以過濾不良網站。

方法5:家庭迷你圖書館

在客廳打造一座全家共用的小型圖書館吧!能夠收納200~300本書籍、雜誌的書架,沒有想像中占空間。可以把爸爸媽媽愛看的書放在上層,為孩子添購的童書放在下面,與爸爸媽媽共用,可以讓孩子學習到父母的感性,甚至能夠傳承父母的知識,讓孩子延續父母的閱讀習慣,

透過書本也可以告訴孩子,父母重視的是什麼,父母的興趣是什麼,孩子在客廳閱讀,如果遇到任何問題,父母馬上就能回答,孩子也會因此感到安心,等到孩子較大時,父母也可以從孩子自己選購的書,瞭解他們的想法與興趣,此外,把書籍雜誌全部集中在一處,能夠保持其他房間的清爽、乾淨,一舉數得。

尺度放低

不論是桌椅傢俱、玩具、書本等的收納箱、牆面張貼的認知圖卡或字卡,這些孩子物件的擺放,尺度都要放低,以利幼童在使用、觀看上的方便與舒適。

方法6:遊戲角、閱讀角

張老師指出,空間使用的習慣,是人類所建構出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父母能夠幫助孩子打造出有利於發展的居家環境。一個舒適又安靜的閱讀角、遊戲角,對孩子的發展極為重要,閱讀角與遊戲角的規劃設計,除了可以與書房或孩童房相結合外,也能夠巧妙地設計在客廳當中。

方法7:重心避免放在3C影音、電玩裝置

根據兒福聯盟在2012年做過的一份調查顯示,67.6%兒童多在6歲以前就接觸3C產品,而有60.6%家長坦承曾以3C產品擔任保母,以作為安撫孩子、使之安靜片刻的工具,張老師特別提醒,互動性再高的科技用品或虛擬數位遊戲,並無法取代紙本圖書對於孩子想像力及語文力的啟發、親子共讀的樂趣,以及孩童在遊戲角動手操作玩具的真實感與樂趣。

秘密基地

如果客廳的空間不夠大,無法為孩子設計出一個專屬的遊戲角或閱讀區域,不妨利用遊戲帳棚或是大型紙箱,一樣可以為孩子搭建出一個有趣的專屬天地。

方法8:父母的專屬角落

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一個舒適、溫暖的成長空間,但是,每天要照顧家中精力充沛的孩子,還要兼顧家庭裡外諸多事務,往往會感到筋疲力竭,家中預留一處可以讓爸媽轉換心情、抒壓解悶的角落是需要的,唯有照顧好自己的身心與情緒,才有愉快、正向的心來陪伴孩子成長,也才能讓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與正向的社會情緒,可以用自己喜愛的照片,做出讓自己心情愉悅,又有自我特色的佈置。

盯著電視看。

方法3:避免3人座沙發

一般人在交談或互動的時候,最習慣也最自然的位置,是兩個人成90度角,3人座的沙發,一坐上去就是習慣直視前方(又是以電視為中心)!因此,小年建議,不如購買兩人座沙發,另外再添購喜歡的一、兩個單人座沙發做搭配,讓家人們來到這個空間坐下時,就能很自然地產生互動與交談。

方法4:電腦擺客廳裡

《教出好孩子的空間規畫術》一書提到,電腦擺在全家人都看得到的地方,家長可以藉此瞭解孩子對哪些網站感到好奇,也可以陪同孩子一起使用,可以過濾不良網站。

方法5:家庭迷你圖書館

在客廳打造一座全家共用的小型圖書館吧!能夠收納200~300本書籍、雜誌的書架,沒有想像中占空間。可以把爸爸媽媽愛看的書放在上層,為孩子添購的童書放在下面,與爸爸媽媽共用,可以讓孩子學習到父母的感性,甚至能夠傳承父母的知識,讓孩子延續父母的閱讀習慣,

透過書本也可以告訴孩子,父母重視的是什麼,父母的興趣是什麼,孩子在客廳閱讀,如果遇到任何問題,父母馬上就能回答,孩子也會因此感到安心,等到孩子較大時,父母也可以從孩子自己選購的書,瞭解他們的想法與興趣,此外,把書籍雜誌全部集中在一處,能夠保持其他房間的清爽、乾淨,一舉數得。

尺度放低

不論是桌椅傢俱、玩具、書本等的收納箱、牆面張貼的認知圖卡或字卡,這些孩子物件的擺放,尺度都要放低,以利幼童在使用、觀看上的方便與舒適。

方法6:遊戲角、閱讀角

張老師指出,空間使用的習慣,是人類所建構出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父母能夠幫助孩子打造出有利於發展的居家環境。一個舒適又安靜的閱讀角、遊戲角,對孩子的發展極為重要,閱讀角與遊戲角的規劃設計,除了可以與書房或孩童房相結合外,也能夠巧妙地設計在客廳當中。

方法7:重心避免放在3C影音、電玩裝置

根據兒福聯盟在2012年做過的一份調查顯示,67.6%兒童多在6歲以前就接觸3C產品,而有60.6%家長坦承曾以3C產品擔任保母,以作為安撫孩子、使之安靜片刻的工具,張老師特別提醒,互動性再高的科技用品或虛擬數位遊戲,並無法取代紙本圖書對於孩子想像力及語文力的啟發、親子共讀的樂趣,以及孩童在遊戲角動手操作玩具的真實感與樂趣。

秘密基地

如果客廳的空間不夠大,無法為孩子設計出一個專屬的遊戲角或閱讀區域,不妨利用遊戲帳棚或是大型紙箱,一樣可以為孩子搭建出一個有趣的專屬天地。

方法8:父母的專屬角落

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一個舒適、溫暖的成長空間,但是,每天要照顧家中精力充沛的孩子,還要兼顧家庭裡外諸多事務,往往會感到筋疲力竭,家中預留一處可以讓爸媽轉換心情、抒壓解悶的角落是需要的,唯有照顧好自己的身心與情緒,才有愉快、正向的心來陪伴孩子成長,也才能讓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與正向的社會情緒,可以用自己喜愛的照片,做出讓自己心情愉悅,又有自我特色的佈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