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父母有許多功課需要學習, 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協助孩子邁向獨立自由之路, 而在實際的教養過程中, 父母又常常陷入“該與不該”和“要與不要”的苦惱, 進退維谷, 左右彷徨。 在這里, 親職教育專家賴慧滿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 與您分享她的專業經驗。
“只是去滿足孩子所有身體上的需要是不夠的, 孩子最大的需要, 是要大人協助他, 好讓他自己幫助自己。 ”——瑪利亞·蒙特梭利
每一個做父母的人, 都希望盡自己的最大努力, 讓孩子得到最好的發展, 同樣, 我們也期待孩子能夠很快地獨立自主。
Advertisiment
天時、地利、人和
其實, 事情并沒有我們想像中那么復雜。 重點不在于我們能給孩子什么, 而是孩子是否已經發展成熟, 足以接受大人所給予的一切。 正如大自然中的作物生長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一樣, 孩子的成長同樣也是如此!
對孩子來說, “天時”就是他自己的成長和發育狀況, 我們不可能要求一個不會翻身的孩子去保持良好的坐姿, 我們只能期待孩子準備坐起來的時候, 適時給他們一個支撐的力量。
“地利”則代表我們為孩子所創造的安全探索環境,
Advertisiment
“人和”是指我們坐父母的心態, 我們為什么要開發孩子的潛能?是出于對孩子意愿的尊重, 還是因為我們對未來感到不安?
這里就要提出一個“預備環境”的概念, 什么是“預備環境”?孩子天生就對環境充滿好奇心, 而“預備環境”就是要讓孩子運用自己的身體與感官去親自探索環境, 這就是最好的嬰幼兒課程。 我們觀察孩子的發展, 適時在環境中創造出能引發其好奇心、不斷想要“重復練習”的活動, 讓孩子自己決定怎么玩、什么時間去玩。
要一個主要照顧者
一個可以支持孩子潛能發展的環境, 一定要有一個善于照顧孩子的成人。
Advertisiment
這樣一個穩定而正面的環境, 可以讓孩子對環境中的人、事、物產生信任, 也能對自己產生自信, 相信自己的價值, 這些重要的正向生命體驗, 將為孩子勾勒出健康的人生背景, 逐漸造就出孩子足以應付各種人生挑戰的自信心。
“孩子什么時候可以開始自己處理事情, 而不再需要成人幫忙?”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 在孩子生命的一開始, 在他有能力去處理事情的那一刻, 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把事情完成,
Advertisiment
從小開始培養“自助能力”
我們成人要做一個“協助者和支持者”, 要不斷地進行觀察和反思, 要有能力看到孩子的“自助能力”, 并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不斷擴展孩子的“自助力”而不是“依賴力”,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給孩子提供適合其發展的教具的原因。
在一個接一個的成功體驗中, 孩子會逐漸愛上學習, 會樂意享受學習帶來的喜悅。 當成功成為一個生命必然的自我期待時, 孩子就有自信讓自己成功, 更會把學習看成是一件容易成就的事, 愿意接受反復的練習, 而不會產生排斥或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