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小孩子掏耳朵 父母應慎重

一位年輕媽媽抱著五個月大的孩子請武警醫院體檢中心耳科專家檢查, 結果發現其耳朵已嚴重感染並轉化為化膿性中耳炎, 差點致聾, 而起因竟是母親為其掏耳不當。 據介紹, 患外耳道感染的兒童, 95%以上是掏耳致傷感染。 專家建議, 為年幼孩子掏耳需慎重, 最好使用棉簽。

據該年輕媽媽介紹, 為保持孩子清潔, 她平時三天兩頭喜歡給兒子掏耳朵, 結果最近發現孩子耳朵間或流水且他不停抓撓, 懷疑患病。 經耳科專家李慶端主任檢查發現, 孩子的外耳道已感染並轉為化膿性中耳炎。

寶寶耳朵不能隨便掏

Advertisiment

小孩由於自己沒有掏耳朵的習慣, 很多家長都樂意“幫助”孩子。 由於孩子的外耳道皮膚更加嬌嫩, 與軟骨膜連結比較緊密, 皮下組織少, 血液迴圈差, 並且家長在整個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力度, 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 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 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 影響張口和咀嚼。

此外, 經常給孩子掏耳朵還容易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 利於細菌生長。 外耳道皮膚受破壞, 長期慢性充血, 反而容易刺激耵聹腺分泌, “耳屎”會越來越多。 長期掏耳朵慢性刺激還可能誘發外耳道乳☆禁☆頭狀瘤。

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 厚度僅約0.1毫米, 比紙厚不了多少, 如果掏耳朵時孩子亂動, 稍不注意, 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

Advertisiment
造成鼓膜穿孔, 影響孩子的聽力。 耵聹平時借助人的頭部活動、咀嚼食物、張口等動作多可自行排出, 如果孩子的耵聹過多、過大或影響聽力時, 應到醫院就診檢查。

有的家長常常拿掏耳勺或小髮卡給孩子掏耳朵, 其實這樣做有很多害處, 而且也是很危險的。 即使寶寶耳朵癢或裡面進去異物了也不能擅自處理, 否則就有可能和上面的事例一樣讓寶寶耳膜損傷長大了還有可能影響聽力。

“耳垢多了不用擔心, 因為它會隨著人們的頭部搖動以及進食時咀嚼活動自動脫出。 ”李主任說, 不少家長把耳屎當垃圾, 害怕妨礙孩子聽力, 其實不必太過擔心。 因為耳屎(學名“耵聹”)是保護耳朵的天然“防護牆”,

Advertisiment
人體耵聹腺產生的一種油脂分泌物, 如果缺乏它, 一旦猛烈的聲波迎面而來, 直沖耳道, 由於缺乏屏障, 鼓膜可能受到損傷, 導致聽力下降。 此外, 耵聹分泌的油質還能抵擋入侵的細菌或小飛蟲。

李主任提醒, 掏耳時應該注意:

1、最好用棉簽, 輕輕在外耳道轉動, 然後耳朵朝下, 耳屎可自行出來;

2、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 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即可;

3、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一周兩次;

4、如果長期不掏耳朵, 則可能形成耵聹栓塞, 這時就很難掏出來了, 應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

相關用戶問答